祁县城赵镇:民警巧用“六尺巷” 化解矛盾解心结
祁县城赵镇:民警巧用“六尺巷” 化解矛盾解心结
山西新闻网法治频道讯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古有清朝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而百年后的今天,现代版的“六尺巷”纠纷案件,在祁县城赵镇思贤村再次上演……
亲人反目只为房
祖宅矛盾白热化
家住祁县城赵镇思贤村的高英(化名)、高杰(化名)是远方亲戚,两人的曾祖父辈是亲兄弟,共同在本村购置了一处宅基地,建起来一处四合院,供两家人居住。因为是亲兄弟,对于宅基地的处置,并没有刻意划分割据,只是口头协议为兄弟两人各占一半,原本是亲兄弟之间略显含糊的处理,也为后来儿孙的矛盾埋下了伏笔。历经多年风雨,这处祖宅主人也更迭多次,关于宅基地的矛盾也日渐显现,在老辈之间便已矛盾不断。其实之前原本两家人也相安无事在此居住多年,只因后来生活中诸多琐事,渐生嫌隙,而祖辈对宅基地略显含糊的处理,更激化了矛盾,两家之间常因过道问题、厕所通道等大动干戈,最终两家从房院中间砌了一堵墙,将矛盾白热化。
土地有边 亲情无界
六十年宅基地问题终调解
这不,两家又因宅基地问题报警了。5月3日上午6时左右,城赵派出所民警张朝行、辅警刘政章还没来得及吃早饭,便接到指挥中心派警,思贤村高家又因为宅基地的事情吵起来了。接警后,他们赶紧驱车前往事发地。一路上,辅警刘政章熟悉地讲起了两家人因为宅基地的多年恩怨,作为驻村民警,他已经成了高家人的常客了。多年来针对两家之间频繁的争吵和矛盾,他们已经出警十余次。周围四邻不胜其扰也常常与他说道:“要是你们住在这里就好了。”
来到现场,他们发现两家人已经开始了唇枪舌剑,有大打出手的架势。了解事情前因后果后,民警将双方请到思贤村警务站开始了调解。
为了缓和两家的矛盾,民警做了大量思想工作,但两家仍然互不相让,矛盾进一步加深。民警又及时联系村委会,邀请村支书及村里较有声望的人组成调解团队,对双方当事人从情理和法律的角度进行耐心劝说。
经调解后,双方态度略有缓和,针对当事人“不争寸地争面子”“不蒸馒头争口气”的想法,调解团队对症下药,释法说理,民警巧用清朝安徽“六尺巷”的典故感化了当事人,化解了彼此心结。最后,在多方努力下,经过数小时的调解,该事件圆满解决。双方当事人签下《调解协议书》,化干戈为玉帛,握手言和。
走出警务室,已经是中午一点多了,用时7小时,饿了两顿饭,城赵派出所民警们终于将高家涉及祖孙三代六十年的宅基地恩怨成功化解!
“历史遗留问题,不是一朝一夕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需要耐心细致。”城赵派出所所长王庆说。近年来,城赵派出所大力开展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充分挖掘“六尺巷”文化精髓,发挥“听、劝、商、评”作用,运用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旨在打造社会治理新模式,实现矛盾纠纷及时就地解决。同时,建立与基层组织间的有效协调联动,在辖区党委支持下整合警力部署,将触角延伸至镇、至村,设立警务室、警务站,派驻驻村民辅警,与当地基层组织一道,参与矛盾源头治理、化解,做实做细矛盾纠纷源头处置,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张晋 张棋慧)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