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一人幸福万家,值了”

——记高平市野川镇人民调解员陈彦鹏

山西新闻网>>法治频道>>一帮到底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都说调解工作是跑断腿、磨破嘴的苦差事,但高平市野川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陈彦鹏却说:“辛苦我一人,幸福千万家,值了。”

  43岁的陈彦鹏,凭着对党事业的忠诚,凭着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执着和热爱,凭着对辖区群众的满腔热血,在调解工作的道路上坚持了17年,脚踏实地坚守在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有情有理有法 用心细心耐心

  2021年5月的一天,80多岁的刘某找到野川镇调解委员会,诉说自己的赡养问题。经过沟通了解到,刘某、杨某是一对年迈夫妻,育有两个儿子,现两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刘某、杨某夫妻二人由于感情问题,在30年前就分开居住,并于2011年自愿签订分家协议:父亲刘某由大儿子赡养,母亲杨某由小儿子赡养。但近几年来,刘某身体不太好,需常年吃药,还需要儿媳妇伺候,反而杨某身体健康还可以帮助小儿子干点家务减轻负担,如此反差让大儿子严重不满,于是便不再履行赡养义务。

  了解情况后,陈彦鹏第一时间联系了大儿子,大儿子表示对于父亲的赡养实属有心无力,现在家庭的负担很重,自己育有一儿一女,收入拮据,自父亲生病后,生活压力愈来愈大,妻子的精神出现轻微抑郁,而弟弟的收入较为可观,母亲杨某身体康健,无奈之下,才产生出想要赡养母亲的想法。而小儿子在提到由自己赡养父亲时情绪起伏也比较大,两人就赡养问题上产生较大纠纷。

  陈彦鹏看到两人的态度,首先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化解心结,并从道德和法律层面向二人讲明利害关系。陈彦鹏告知两人,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对于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应当给付赡养费,所以应当履行对父亲的赡养义务。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四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在陈彦鹏的耐心引导下,双方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感到十分愧疚,二人也解开了心结,最终协商决定,由大儿子赡养母亲杨某,由小儿子赡养父亲刘某,表示以后遇事定要好好商量,不让父母夹在中间为难。

  陈彦鹏通过耐心倾听、换位思考、苗头预测等方法,依法调解,成功将这起纠纷化解,缓解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平息一场纠纷 维护一方稳定

  近几年,野川镇一直在进行城镇改造,有很多的拆迁农户,所以在拆迁问题上,也引发了不少纠纷。张某和李某夫妻二人有一处老院子要拆迁,经评估拆迁费有50万元。张某和李某的两个儿子因分拆迁费发生争执,后找到陈彦鹏进行调解。

  陈彦鹏了解到,丈夫张某已不再人世,经妻子李某口述,张某生前说过,5间主房留给大儿子,3间偏房留给二儿子。大儿子因为这个口头遗嘱,认为自己应该拿更多的拆迁费。但实际情况却是,大儿子常年在外打工,也不在本地居住,母亲李某的衣食起居都是由二儿子照顾。陈彦鹏根据这一情况,对大儿子说道;“虽然你父亲立了口头遗嘱,但是这些年来你一直没有尽到对母亲的赡养义务,而且你在外打工,经济情况要比你弟弟好很多,你现在争拆迁费,实属是不该呀。”大儿子听完陈彦鹏的话,也意识到自身的问题,认为自己不该因为一时私欲,漠视了兄弟间的情谊,后答应将拆迁费的75%给弟弟。

  在陈彦鹏的努力下,又一场纠纷得到平息,兄弟二人间的关系也更加和谐。

  创新工作方法 创建平安乡镇

  为更好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陈彦鹏和同事们苦心钻研,创新推出人民调解“1235”工作法,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在网格、预防在当地。

  “1”是围绕“一个目标”,结合该镇实际特点,因地制宜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构建和谐野川,法治野川”的人民调解工作总目标;“2”是运用“两种方式”,推行“联合调解”和“独立调解”相结合的方式,做到依法服人、以识惠民,在群众中树立公信力,学会讲专业的行话、接地气的白话和温暖的情话,最终实现调解手段的人性化;“3”是掌握“3种方法”,即,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抓住主要矛盾进行调解、解诀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5”是利用“5种技巧”,通过耐心倾听、换位思考、苗头预测、褒扬激励、模糊处理的技巧,灵活化解矛盾。

  为使群众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遇事懂法、用法、守法、学会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陈彦鹏还定期组织律师开展法治知识讲座,让群众在喜闻乐见的事件中就能体会到法律身边无处不在,使法治观念、法治思维深入人心。

  17年来,陈彦鹏调解各种民间纠纷达千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9%以上,没有因调解不及时、方法不得当、引用法律条文不正确导致矛盾激或民转刑事件的发生。在陈彦鹏的努力下,一对对因家务琐事而分手再即的夫妻破镜重圆,一起起动物伤人、宅基侵权、土地边界等纠纷得到了圆满解决,一位位遇纠纷的老人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这里包含着陈彦鹏的心血和汗水,也再次印证了他所说的话:“辛苦我一人,幸福千万家,值了。”

  《山西法制报》记者 郭亚红

(责编:程峰玲、郗涛)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