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扎实开展规范化建设 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翼城:扎实开展规范化建设 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近年来,翼城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紧紧围绕中心重点工作任务,发挥“一站式”调解平台作用,全面提升实体化运行水平和实战化工作效能,不断开创全县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聚焦整体谋划抓引领 推进功能定位科学化
——全局化谋划。翼城县高度重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按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要求,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完成,把综治中心打造成“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项目化推进。投资900余万元,建立全域覆盖的综治视联一张网,整合本地公共视频资源,共安装视联网终端188套,统一为9个乡镇、157个村(社区)配置显示设备。
——智能化建设。高标准设计市域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实现综治信息平台、综治视联网平台、“雪亮工程”指挥平台和本地公共视频资源有效对接,融合三级综治中心运行、全科网格员管理、社会治安预警、重点人群动态掌握等功能为一体,实现市域社会治理一张图。
聚焦分层设置抓延伸 推进基础设施标准化
——夯实阵地建设。县综治中心建设面积360平方米,具备信息处理系统、综治视联网会议系统等功能,县、乡(镇)两级综治中心全部按照“一厅四室”建设,全部实现“八有”标准。
——强化人员配置。县综治中心是副科级事业单位,设主任、副主任各1名。各乡镇政法委员担任乡镇综治中心主任,综治专干负责乡镇综治中心日常管理,各村党支部书记、社区主任担任村、社区综治中心主任,做到职责明确、分工清晰。
——提升功能整合。推动镇、村两级综治中心与党群服务中心协调配合、有机衔接,整合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等内容一体打造、一体推进。
聚焦精准服务抓队伍 推进网格服务精细化
——优化网格设置。按照每个网格管辖200户的标准,重新划分493个网格。同时,按照10~20户的划分要求,精准划分5047个微网格,确保网格全域覆盖、无缝衔接。
——选优配齐人员。为社区配备专职网格员85人,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全县共配备村(社区)网格长157人、网格员498人、网格民警169人、网格辅助员1302人,微网格员5047人,形成“网格长+网格员+网格民警+网格辅助员+微网格员”五级组织体系,做到“定人员、定岗位、定职责、定机制、定方案、定装备”,压实网格防控责任。
——提升待遇保障。全年共投入财政资金812.2万元保障网格员待遇,其中社区专职网格员每人每月1800元,农村网格员每人每月800元,微网格员每人每年补助600元;为全县439名专职网格员办理综治保险、意外伤害等保险;为网格员、微网格员配备工作用品、工作装备等,有效提高工作积极性。
——强化管理考核。制定《翼城县全科网格运行管理机制》《翼城县全科网格员管理考核办法》等,量化考核标准,周分析、月考核,根据工作绩效给予奖惩;通过“县级+乡级、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举办网格员业务培训24次,提升网格员工作本领。
聚焦联动联建抓融合 推进运行机制高效化
——强化部门联动。深入开展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打造“一站式”矛盾调处平台。县综治中心整合诉调中心、检调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资源入驻,集成诉前调解、检调对接、公调对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力量,实现案件研判、信息互通、调解力量互补,有效化解各类复杂矛盾纠纷。乡级综治中心整合派出所、司法所、基层法庭等力量,综合解决辖区典型矛盾纠纷。
——强化多网融合。严格网格准入事项管理,整合20个部门60项工作职责,依托“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赋予网格员“一岗多责”,强化“一员多能”,为群众提供周全服务。
——强化高效运行。三级综治中心依托综治信息系统,坚持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理、限期办理的原则,网格员实时上报问题线索后,县、乡级综治中心分流指派,部门协同联动,对问题线索进行调处。
——强化服务保障。构建并实施“1+2+12+N”诉源治理工作法,以法院诉前调解中心为主导,城东、城南两个诉源治理法官工作站为纽带,以12个法官联系点为着力点,以“N”个调委会、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为结合点,把法官指导作用不断向基层辐射,把诉讼服务和多元解纷有机结合起来,推进诉外诉内解纷机制紧密衔接。充分运用检调对接、文书说理、司法救助等方式,依法妥善办理重大敏感案件,最大限度减少社会矛盾纠纷。
聚焦法治保障抓服务 推进治理效能现代化
——建强专业团队。组建“翼安宁”公共法律志愿服务队,把法官、检察官、法律工作者、民警等力量纳入法律服务团队,达到“一村一法官、一村一检察官、一村一警官、一村一法律顾问”也就是“三官一律”的团队化服务要求,实现了法律服务团队的全域覆盖。
——高效便捷服务。突出新科技运用、“零距离”服务、方便快捷解答问题,聘请第三方公司设计了“一码通”平台,包括页面导航、乡镇级二维码和村(社区)级二维码以及服务团队人员信息、服务内容和擅长领域等内容,为群众提供警务处置、法律咨询、公证服务、伤情鉴定、律师辩护、人民调解、法律监督、司法审判等公共法律服务。
——运行成效显著。自开通运行以来,解决了“清化收”、土地托管等许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急事难事,增强了群众的法律意识,为镇村工作顺利开展、营商环境创优、群众切身利益等注入了法治元素,提供了法治保障,发挥了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周海)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