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垣县公安局善福派出所:

用“四心”换民心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山西新闻网>>法治频道>>枫桥经验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山西新闻网法治频道讯 襄垣县公安局善福派出所牢固树立“警力跟着警情走,民警围绕百姓转”的工作理念,从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着手,创新工作机制,调整工作重心,通过开展“知民心、聚民心、安民心、暖民心”活动,努力实现辖区“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

  基层走访知民心

  一是诚心走访察民情。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组织社区民警积极开展入户走访。走访过程中,民警通过座谈、沟通、了解走访对象的工作、生活情况,深入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虚心听取了辖区局面对当前公安工作、社会治安防范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近期,开展走访活动4次,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10余条。二是走访宣传零距离。组织民警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送平安、送法律、送服务,在深入基层中听民声、察民情,排民忧、解民难、维民权,从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是上门走访听民意。组织民警开展入户走访,与辖区群众进行了座谈交流,从社会安全防范聊到平安建设,从户籍业务聊到法律知识宣传,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聊到群众对公安派出所的意见建议,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到社会治安治理中来,积极举报涉黑涉恶违法线索,切实走出深度、访出温度,确保谈出真问题、听到真心话、找出新办法。

  矛盾调解聚民心

  一是普及法治宣传教育。在走访过程中,民警通过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引导群众懂法,守法,以理性的态度来面对矛盾纠纷。把提高群众法律意识作为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关键环节,在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积极开展法治教育,向群众宣讲法律知识,宣传防诈骗、禁毒等常识,增强他们的守法意识,充分发挥以案释法宣传作用,引导群众依法维权,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二是建立流动调解机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矛盾双方当事人展开有针对性的调解机制。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式来化解矛盾。坚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用理性和温情来化解双方的矛盾,促使人与人的和谐共处。同时探索24小时轻微治安纠纷化解模式,创新设置24小时流动调解车,就地调解等新做法,极大地提高了矛盾纠纷化解模式,创新设置24小时流动调解车,就地调解新做法,极大地提高了矛盾纠纷化解的效率,达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效果。三是主动介入纠纷化解。组织社区民警全面摸排婚姻情感、家庭邻里、征地拆迁、商铺经营等各类突出矛盾纠纷、不稳定因素,深入了解问题症结,逐一分析研判,坚持“调解优先”的原则,全力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早、在小、在基层,近期,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隐患19起,已化解18起,化解率达到94.74%。

  治安管控安民心

  一是提升巡逻力度。按照“警力跟着警情走”的原则,采取车辆巡逻、徒步巡逻和定点防控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提高社会面见警率,对案件多发、防范薄弱的区域和场所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巡逻防控,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的“大巡控”格局,从时间和空间上减少防控漏洞和死角,挤压犯罪空间。二是强化治安清查。不定期组织社区民警下沉到辖区开展集中清查,重点对辖区旅馆、饭店娱乐场所、KTV等重点行业场所进行全面检查,对群众反映突出的“黄赌毒”等问题开展集中整治,切实消除治安乱点。三是强化案件打击。紧紧围绕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重点打击涉恶、涉毒和盗抢犯犯罪,竭力遏制盗窃、诈骗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犯罪案件,进一步遏制和减少案件的发生,有力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稳定,辖区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近期,侵财案件发案同比下降10.35%,破案数、抓获嫌疑人数及行政案件办结率显著提升。

  服务创新暖民心

  一是创新警民联系方式。通过微信、警民微信群等网络载体,拓宽与群众沟通的渠道,听取民众诉求,自觉接受群众评议,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在辖区企业、沿街商铺以及人口流动较大的场所公布社区民警的联系方式及照片,让群众觉得民警时刻在身边,提高群众见警率。二是改善走访交流方式。通过开展警民恳谈会、向人民汇报等方式,积极搭建警民沟通平台,与辖区群众真情沟通,相互了解,及时掌握影响服务质量。三是提高便民服务举措。为彻底消除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不良印象,紧紧围绕民生需求,在户籍窗口设立群众饮水处、休息处,方便来所办事群众;及时更新、公布各项便民利民措施及办事流程等;对来所办事人员及群众求助事项认真做好登记,当事民警不在时,告知其电话,方便群众预约,对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提供最大的便利。

  下一步,襄垣县公安局善福派出所将继续秉承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服务理念,进一步用实际行动践行“枫桥经验”,积极回应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加大筑牢“派出所主防”根基,让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梁丹)

(责编:程峰玲、郗涛)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