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垣县公安局西营派出所:
“人民至上”做指引 古镇“警”色著“枫”情
襄垣县公安局西营派出所:
“人民至上”做指引 古镇“警”色著“枫”情
山西新闻网法治频道讯 西营,这一座千年古镇,位于襄垣县东北部,与武乡县接壤,历史上因赵皇帝石勒在此筑城,此地为护城西兵营得名“西营”,因商贾云集、市井繁华俗称“小北京”。作为这片土地的“平安守护人”,近年来,襄垣县公安局西营派出所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坚持人民至上,用双脚丈量平安、用真心服务群众、用热情护航企业,将基层公安基础工作融入社会治安治理体系,扎实推进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工作,全力打造公安铁军,维护一方平安。
“法理、事理、情理、常理、伦理”融合——矛调连通“乡土情”
矛调工作是乡村治理的重要一环。西营派出所在矛调工作中坚持将“法理、事理、情理、常理、伦理”融于一体,将“秩序感”融入“烟火气”,大治理融入小矛调,实现了调解一起,教育一片,和谐一方的目的。
村民陈某与韩某两家耕地相邻,因多年积怨,双方经常指桑骂槐。每到春种秋收之际,韩某总以种种理由阻止陈某驾驶机器进地劳作,本是相邻,却是冤家对头,你不让我耕种,我不让你秋收。西营派出所所长连鹏走访入户查找症结:原来,三年前陈某驾驶拖拉机压坏了韩某的“打谷场”,韩某当众指责陈某的不是,陈某还嘴:多大点儿的事,压是压啦,你愿咋就咋!双方话赶话,啥不中听说啥,由此结下梁子。
连鹏决定找当事人谈谈。第一天,他敲响韩某家的门,打开门,一听是为陈某种地的事而来,直接给了个闭门羹;第二天,他再次敲韩某家的门,大门紧锁打电话不接……一次次的闭门羹,没能打消连鹏的信心。韩某终于打开了大门,连鹏一番家常话后,韩某打开了话匣子,言语间声泪俱下倾诉着对陈某的不满。韩某气狠狠地说:“按说事情不大,可我咽不下这口气。”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起耕地相邻权纠纷,依据法律规定,韩某无权阻碍陈某经过他的耕地到自家地劳作,简单的处理办法是,依法责令韩某纠正错误做法即可,但问题是这样处理的结果,两家积怨不仅未解还会火上浇油。连鹏立足乡村伦理,乡里乡亲进行开导,经过耐心劝导,韩某答应和陈某坐下来谈谈。在连鹏、村干部的主持和见证下,陈某向韩某郑重道歉,韩某和陈某握手言和,表示不再阻挠陈某经过自家田地,双方矛盾成功化解。
村民乔某先、乔某荣因土地纠纷十多年经常拌嘴斗气。连鹏积极协调法院、国土、政府综治等部门工作人员深入到纠纷争议地进行调查,拍照取证。调查现场就争议双方提出的土地分界线问题对照承包土地证进行核实测量,走访村民、村干部了解该争议地的具体情况。考虑到年长日久,争议地周边发生改变,各部门工作人员劝导当事人“要往前看”,根据实际情况,研究解决办法。大家头顶烈日,反复丈量,精心测算,经过5个多小时的工作,最终争议双方达成协议,随着当事双方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名,握手言和,一宗延续17年的土地纠纷得以成功化解。
“乡村矛盾化解,不仅涉及法理、事理,还要依靠乡村长期积淀形成的情理、常理和伦理。只有走村串户探根源,田间地头访事由,全面了解掌握当事人结怨的前因后果,把法律规定和群众认可的公序良俗结合起来,因情施策,矛调纠纷才能有效化解。”从山村走出来的连鹏深有感触地说。
“热心、耐心、细心、诚心、精心”聚合——服务根植“蒜皮事”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西营派出所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问题入手、向根源发力,下真情、用真心、出真招,以扎实的工作成效服务于民、取信于民,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2022年10月17日上午10时许,西营派出所民警在工作中发现一名不明身份的中年男子躺在襄垣县西营镇西营村南山附近,通过沟通,男子无法正常交流。为确定该人身份,民警将其带回所里,通过全国人口系统进行人像比对,采集DNA血样血斑移送市局进行比对,确认其身份信息。
经过几天的不断沟通,获取男子信任后,男子写出身份信息,证实是山东省青州市人。西营派出所民警迅速与山东省青州市警方联系帮忙进一步核查,在当地派出所积极配合下,确定男子与其辖区20多年前走失的一名男子身份符合,该家人提供有关证据证实男子是其失散多年的亲人,在民警的帮助下男子最终回归家中与家人团聚。
西营南窑上,有一老翁张某某独自住在村边的山梁上,位置偏僻且上下山很不方便,平时做一顿饭能吃一天。走访中,民警走进了老人家,正面三孔靠山窑,还算整洁,中间窑洞里,一条长凳上摞着三袋米面。经了解,张某某老人77岁,无儿无女,靠村里救济生活。老人说一个人做饭,体力不行了,平日做一顿吃三顿。老翁的生活状况牵动着民警的心,回去的路上,连鹏和战友们讨论着为老人做点什么。一个人浇煎饼,既简单也方便,决定到西营街上为老人买个煎饼鏊子给老人送去。老人接过煎饼鏊子,开心得笑了,民警心里也暖暖的。“老乡认可我们的工作,我们相信做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民警动情地说。
西营派出所不断由内发力,围绕“最多跑一次”“打通最后一公里”等改革创新举措,拉长服务短板,连通服务断点,通过“一窗受理”“实时受理”“网上办理”“预约受理”,将服务全方位延伸到群众身边。
“微党建”“微防范”“微治理”“微调解”“微普法”结合——微+提速“云警务”
近年来,西营派出所以社会治安治理为重点,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围绕学校、厂矿、寄递业、金融业等重点单位,利用微信群,创建“微党建”“微防范”“微整治”“微调解”“微普法”为内容的“微警务”工作模式,运用“一事一议”机制,记录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积极帮助群众沟通协调,实实在在帮群众解决问题。确保“管理不失控,平安不出事,矛盾不上交,普法不滞后,科技不落后,服务不缺位”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牢牢把握“打黑恶、破要案、除毒瘤、防侵财”四项涉及民生的案件,坚持从严从快办理,增加群众安全感。加大对涉黄、涉赌、涉毒丑恶现象整治力度,户籍、后勤综合组、巡控组、案件组……西营派出所按照工作科学分工,民警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工作效率提高的同时也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今年以来,西营派出所接待、服务群众3000余人次,办理刑事案件3起、行政案案件60余起,涉黄、赌、毒案件15起,服务群众与打击违法犯罪两手抓,辖区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确保了辖区一方平安。
踔厉奋进、笃行不怠,铸牢忠诚警魂、树牢为民宗旨、夯实平安之基、加强队伍建设,将新时代“枫桥经验”内化于心、外践于行,走一条新时代枫桥经验西营创建之路,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潘耀中)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