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县:用好用活“三三三”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法
聚力打造“党群同行·善治蒲邑”品牌
蒲县:用好用活“三三三”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法
聚力打造“党群同行·善治蒲邑”品牌
山西新闻网法治频道讯 今年以来,蒲县蒲城镇紧紧围绕“平安蒲城”“法治蒲城”建设,以开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助力转型发展”专项行动为契机,坚持党建引领,建立“组织体系‘三微’、服务体系‘三度’、融合路径‘三治’”的“三三三”工作模式,有效化解了辖区各类矛盾纠纷,进一步擦亮了“党群同行·善治蒲邑”品牌,营造了治理有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社会氛围。
织密“三微”组织体系,破解纠纷发现难。全镇坚持党建引领,建立健全“村支部-网格员-党员”三级联户体系,为矛盾排查划全划细了网格,便于进一步排查各类矛盾纠纷。一是建强“微堡垒”。综合行政村自然划分、居住人口规模、党员数量等情况,将全镇12个行政村(社区)划分成了12个大网格,网格长由支部书记担任,统筹协调好全网格各项纠纷化解工作。二是打通“微循环”。结合网格内人口分布、交通环境等因素,在12个大网格中细分了29个网格,同时配备了29名网格员,方便网格员开展工作。三是选优“微助理”。按照就近、就便、就亲、就熟原则开展党员联户,全镇621名党员包联4878户农户,承担联系走访、政策宣传、议事协商、志愿服务、文明实践等职责。
搭建“三度”服务体系,破解纠纷沟通难。蒲城镇将“党群同行·善治蒲邑”作为基层治理机制的“总纲领”,党员、群众同步积分管理、同向发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凝聚了党群共识,汇起了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正风气。一是联民心提升“温度”。联户伊始,党员就主动深入包联户,通过“聊闲篇、话家常”真实掌握“门内”情况,在门口悬挂公示牌,公开包联任务和服务事项,并作出郑重承诺。由党员牵头组建联户微信群,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信息推送、民意收集等。二是主题活动拓展“广度”。村党支部围绕上级部署中心工作、村域治理基础工作、乡村发展重点工作等,结合主题党日开展“一月一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党员带动群众收集意见建议、现场说事议事、调解矛盾纠纷等。三是吹哨报到挖掘“深度”。为有效解决支部治理中“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问题,村党支部协调镇党委启动“吹哨报到”机制,由相关县直部门下沉解决,并给出积分评价意见,让“验收单”握在居民手中,将“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
深化“三治”融合路径,破解纠纷化解难。自治方面,坚持党建引领,紧紧依靠村“两委”班子、党员代表等组织力量,积极调动平安志愿者、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民星”服务队、党员联户服务队等群防群治队伍,切实引导群众有序参与村级事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法治方面,充分利用已建成的镇综治雪亮工程、数字乡村等设施,不断扩大重点地段、路口、部位视频监控全覆盖,提高信息化应用程度。镇村“雪亮工程”视频监控互联互通,24小时实时监控,定期不定期对村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巡检,切实实现“神经末梢”与“神经中枢”一体联动。同时,各村(社区)结合实际,打造法治文化宣传阵地,让村民在休闲娱乐中潜移默化中感受法治精神,增强法治观念。德治方面,始终把改善乡风民风作为“道德银行”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农民群众零存整取“精神财富”。组织村“两委”主干、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以及农村“五老”人员,有序开展积分发放、“星级文明户”评定等活动,引导村民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勤俭、互助”乡村文化精神,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周海)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