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县青城镇:把好“五个关口”持续深化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山西新闻网>>法治频道>>行政执法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山西新闻网法治频道讯 今年以来,和顺县青城镇立足实际,深入分析研判、勇于攻坚破题,通过把好“五个关口”,持续深化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着力构建精简高效、执法有力的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新格局,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把好党建引领关,一个架构管统筹。在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单独建立党组织,参照县级执法队伍“局队合一”的模式,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明确由乡镇长任队长,加强党对行政执法队伍的领导,促进党建工作和执法实践深度融合,持续增强执法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实行双重领导的派驻机构等其他执法力量,将其党组织关系纳入乡镇统一管理,赋予乡镇统一调度、年度考核、干部任免奖惩等管理监督权限,突出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充分发挥乡镇党委领导核心作用。

把好选人用人关,一支队伍管执法。配齐建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着重从乡镇行政事业人员、遴选大专以上学历、具备一定法律知识的人员纳入执法队伍,保证所有执法队员符合参加考试、持证上岗的基本条件,打牢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政治合格、素质过硬、能力出众的底色,为推动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把好业务能力关,一套培训管效能。选取乡镇执法办案流程、执法文书、工作机制等内容,作为开展执法的指导性资料。制定培训计划,采取分散培训、集中培训和线上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全覆盖业务轮训,并进行了行政执法综合能力考试。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要求执法队员积极参与执法资格考试,实现执法人员全部“持证上岗、亮证执法”。

把好执法事项关,一张清单管权责。依据《乡镇权责清单目录》编制了《青城镇行政执法事项清单》,厘清乡镇综合执法和部门执法队伍的职责边界,多部门联合执法的按照职责界定责任。借鉴周边市县成功经验,围绕“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行政违法行为”,根据“依法下放、宜放则放”的原则,结合部门实际和乡镇执法力量现状广泛征集意见,明确赋权事项,编制权责清单,确保放权准、责任实,放得下、接得住。

把好工作体系关,一套机制管运行。搭建“网格+平台+执法队”的工作体系,即网格(村干部、网格员、微网格员)报告、平台(综合执法办公室)受理、执法队处置的乡村联动执法体系,推进行政执法权延伸至乡镇,实现“网格员吹哨、乡镇执法队报到”,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看得见管不着、管得着、看不见”的执法困境,实现治理重心下移。用足村级网格机制,充分发挥村“两委”干部、网格员和微网格员等基层一线人员善于发现问题和线索的优势,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用好“综合行政执法队”这一乡镇统筹辖区执法力量的综合执法平台。(张国华)

(责编:李书江、郗涛)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