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三联五化”扎实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
——和顺县马坊乡综合行政执法阶段性工作综述
“一核三联五化”扎实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
——和顺县马坊乡综合行政执法阶段性工作综述
山西新闻网法治频道讯 马坊乡位于和顺西北,总面积432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1987户4855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以来,马坊乡严格落实县委政府关于乡镇执法队规范化建设要求,坚持“一核驱动、三级联动、五化推动”的工作理念。执法队围绕“调度一体化、执法清单化、人员专职化、运行制度化、保障常态化”的运行机制,构建起了“县乡联建、部乡联动、乡村联合”三联执法体系,打造出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综合执法队伍,为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执法支撑。
一核驱动,党建引领全过程贯穿
马坊乡在组建综合行政执法队过程中,成立以乡党委书记为领导的工作专班,统筹抓好综合执法队伍的建设,推动基层党建与综合执法相融合,强化政治引领,牢固树立“执法为民”价值理念;在综合执法队执法过程中,成立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乡纪委书记为副组长,乡督察组为成员的综合执法监督委员会,实现全过程监督、全流程追溯、全责任倒查;在成立执法队伍时,为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彰显先锋模范作用,挑选精兵强将,提高党员比例,队伍中有9名党员占比达60%,全面加强党建统领聚力、党员攻坚破题。
三级联动,执法体系全链条成型
为进一步推动综合行政执法握指成拳,协调联动,互相配合,马坊乡建立“县乡联建、部乡联动、乡村联合”三联执法体系,以乡综合行政执法队为主体,8个县直单位执法部门进行业务指导,针对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进行联动执法,同时将10个行政村网格员纳入执法预警体系,形成“网格巡查+村委吹哨+队伍报到”的响应体制,构建“1+8+10”的综合联动执法体系,促进协调行动,做到吹哨报到,延伸执法触角,完善综合执法全链条联动,打通基层执法最后一公里。
五化推动,执法标准全方位打造
调度一体化。探索创新“1+N”综合执法模式,以1个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为中心,10个农村网格队伍为辅助,8个县直部门执法单位为指导,努力构建以“三联”为主的大综合、一体化的执法体系,同时,将公安、司法、市场、环保等派驻乡镇执法机构纳入综合行政执法体系,进行统一管理、协调运行,增强综合行政执法力量。全面落实网格吹哨、队伍报到的综合执法响应机制,做到发现收集、及时上报、迅速反应、快速处置的协调联动,形成一个平台总调度、一支队伍管执法、一张网络全覆盖的执法格局。
执法清单化。按照综合行政执法各类清单,制定马坊乡综合行政执法岗位职责清单、任务清单、履职负面清单,让执法队员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清楚执法任务、落实执法责任,对综合执法工作实施清单化管理。
人员专职化。组建由政府乡长任队长,副乡长任副队长的综合行政执法队。12名综合行政执法成员由5名公务员和7名事业人员组成,均为在编在岗的正式人员,全部实现了持证上岗;从中严格筛选2名专门从事综合执法工作人员,负责管理执法队日常工作;同时聘请专职律师担任乡综合行政执法队的法律顾问,解决在执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运行制度化。根据自身实际工作,因事为制、因地而制,制定了马坊乡执法事项清单75项、行政执法10项制度、5项机制及内部管理制度,制定了行政执法文书和执法流程图,并以文件形式公示、以版面形式上墙、以实际行动落实,在每一次执法中,在执法的每一个环节中都严格按照执法标准、操作流程进行规范执法,实现登记、受理、立案、调查取证、审查、决定、送达、执行、结案的“九步闭环”规范管理。
保障常态化。马坊乡综合行政执法队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设置,利用现有空间,打造专门的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场所,落实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案件询问室、听证室、档案室、投诉举报接待室、涉案物品管理库的“五室一库”标准,通过设立统一标志、标识、标牌,配备专门办公人员,进一步加强执法阵地建设;按照执法需求,配备了专门执法车辆、执法记录仪、高清摄像机、强光手电、防爆盾牌等执法装备,全面加强设备保障,为执法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刘晓亚 李慧)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