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县义兴镇综合行政执法队:
“六抓六管”走稳走实 行政执法初见成效
和顺县义兴镇综合行政执法队:
“六抓六管”走稳走实 行政执法初见成效
山西新闻网法治频道讯 义兴镇是和顺县人民政府驻地,全镇384平方千米,辖43个行政村,33个自然村,3万余口人,辖区内执法对象纷繁复杂、执法范围点多面广、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自行政执法改革以来,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义兴镇开展了综合行政执法“六抓六管”,促进行政执法局面由“大、重、多、难”到“稳、安、全、美”,执法初见成效。
坚持“六抓”建设
一抓队伍,牵住职能改革“牛鼻子”。执法队高规格组建了“12+6+20+514”执法队伍,择优确定12名执法队员,配套6名后备执法队员,镇安监站、稽查队、到村工作大学生20人,农村514名基层信息员参与执法工作,形成“一张网格管治理、一支队伍管执法”。
二抓培训,夯实业务技能“奠基石”。义兴镇坚持“一请二定三学”。一是每季度至少聘请一次市、县执法专家培训、指导义兴镇执法工作。二是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出台年度培训方案,确立执法队员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形成学时制纳入年度考核。三是根据工作需要,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培训、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培训实操。
三抓制度,打造完善制度“防火墙”。坚持执法领域“制度全覆盖”原则。建立义兴镇综合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全过程记录制度等20项制度,健全5项部门联动协作机制,覆盖行政执法事前、事中、事后、常态化各个环节。
四抓基地,武装行政执法“铁牙齿”。坚持“物室相宜”原则,斥资打造“五室一库”。配备执法记录仪、摄像机等执法设备25大类337件。打造义兴镇综合行政执法实训基地,制度、职权、流程统一上墙,配置大型会议室、综合培训基地,在紫罗、联坪两区建设综合行政执法实操基地,定期组织执法队员进行野外训练。
五抓过程,规范综合执法“硬程序”。坚持“边干边学边总结”,执法队员严格遵循案件登记、受理、立案、调查等环节的执法行为标准和执法操作程序,建立覆盖各领域的“日常巡查+专项检查+联合执法”综合行政执法机制,做到执法依据充分、执法决定准确、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文明礼貌。
六抓总结,确保执法成果“见实效”。复制“1+N”模式。通过一次具体执法实践、执法总结有效促进执法行为规范化,着力形成高质量的典型。通过总结一个案例,形成“N”个典型,达到查纠一起、教育一群、影响一片的效果。
突出“六管”重点
一是留影定形管私挖。对辖区内私挖乱采重点高压管控,建立私挖乱采隐患点现状影像台账,强化全天候日常巡查。
二是预警布防管用火。创新上坟祭祀预警机制、落实网格化巡查和定点看守制度,发挥布防图作用,营造全民防火氛围,打赢义兴“特险期”零火情歼灭战。
三是疏堵结合管违建。坚持农村、城区分类施策,针对原拆原盖的建筑,协助办理审批手续,对违法占地、违规加层建设情况,坚决依法依规予以制止。
四是建管并重管环保。着力建设生态环保示范镇,重点强化监督改厕质量、垃圾整治、污水治理、管网整治工程,坚持内外并举,建美“里子”、做靓“面子”,实现环境卫生整治的长效化、常态化。
五是抓常抓重管安全。常态化推进对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监管,抓牢企业负责人、安全负责人这些关键少数,抓紧安全风险高发重点,聘请专家检查,切实消除事故隐患,保证安全生产稳定。
六是引治融合管卫生。集中开展“四清三化”行动,清垃圾、清污水、清路障、清乱堆乱搭乱建,开展集镇净化、亮化、美化行动,达到“六无”即无堆积物、无烟头果皮杂章纸屑、无砖瓦土石、无污泥积水、无泼洒物及呕吐物、无白色垃圾等废弃物。(陈叶峰)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