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法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推动构建诉源治理新格局
晋城法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推动构建诉源治理新格局
山西新闻网法治频道讯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晋城法院坚持以信息化手段为指引,横向联结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建立多元解纷机制,纵向下沉司法资源设立基层社会治理点,同时延伸司法确认运用广度,全面提升诉讼服务品质,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取得良好效果。2022年底,全市两级法院社会矛盾多元解纷一站式建设工作共有3个集体、7名个人获得省高院表彰。
一是横向联结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建立多元解纷机制。依托人民法院社会矛盾多元解纷平台,针对劳动争议、婚姻家庭、交通事故、行政争议、涉中小企业等纠纷,邀请178个调解组织、428名调解员入驻多元解纷平台,形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联合化解纠纷机制格局。成立诉前调解一站式解决纠纷机制。城区、阳城法院成立诉前调解中心,入驻市域社会治理中心,在中心可以“一窗式”受理群众矛盾诉求,“一站式”解决群众烦心事。全市法院2021年受理诉前调解案件13613件,占一审民事案件79.97%,调解成功8706件,调解成功率63.95%。2022年共受理诉前调解案件11214件,占一审民事案件66.79%,调解成功7329件,调解成功率达65.35%。
二是纵向下沉司法资源,设立基层社会治理点。发挥人民法庭前哨作用,设立160个基层社会治理点,建立在诉前过滤易解纠纷的诉源治理模式。探索推行“乡镇矛调中心”入驻人民法庭,实现人民法庭与“乡镇矛调中心”一站合署办公。选任的特邀调解员、村级调解员、驻村镇值班律师,以及派出所、司法所、劳保所、国土所等驻乡镇联治单位的工作人员、其他社会各界人士等多元主体集结法庭,实现矛盾纠纷一窗受理、全程跟踪、协调化解。对于调解不成的案件就地审理,实现矛盾纠纷源头预防、诉前化解、闭环解纷,形成了泽州法院川底法庭“和事佬”调解工作室、阳城法院“情调理顺”法官工作室、沁水法院嘉峰法庭“树理融”矛调品牌、高平法院法治乡村社区企业园区党建共建点、陵川法院诉网融合等基层解纷品牌。
三是深化司法服务功能,提升多元解纷“加速度”。延伸司法确认适用广度。通过拓宽渠道、强化衔接、规范指引,全力优化司法确认制度,完善司法确认程序与诉前调解、诉讼服务及执行服务等阶段的有机衔接。2021年全市法院共进行司法确认2867件,2022年全市法院共进行司法确认3721件。全面提升诉讼服务品质。在全市两级法院完善诉调对接中心、诉讼服务中心、执行服务中心建设,将窗口化、标准化的解纷服务贯穿诉前调解、诉中审理、判后执行、信访申诉全流程。全市两级法院立案大厅设立投诉电话,阳城法院、沁水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公布院长热线,兑现符合立案条件100%当场立案的承诺。“胜诉主动退费”成为常态,2021年,通过当事人预留的银行账户主动退费4739万元,2022年主动退费4409万元,实现预留有银行账户的当事人主动退费比例100%。在坚持执行工作强制性的基础上突出服务性的功能,2021年5月7日,在全国率先成立执行服务中心,有效解决了“执行法官人难找、案件进度不了解、案款发放不及时”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执行难在晋城不再难。推行智慧解纷平台建设。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支持线上申请解纷、线上视频调解、线上签订调解协议、线上转立案等,实现全流程线上服务。升级网上诉讼服务平台,为当事人提供多元解纷、诉前鉴定、自助立案、电子送达、线上保全、在线庭审、财产查控、智能答疑等全天候、“不打烊”诉讼服务,2022年网上立案9313件,在线调解4849件,云端庭审1913件,电子送达率82.72%,在线委托鉴定率100%,司法服务更加贴近群众、便利百姓。
(韩志伟)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