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大同市法治为民实事项目全面完成
2022年大同市法治为民实事项目全面完成
山西新闻网法治频道讯 2022年,大同法治为民实事项目全面完成。项目聚焦社会关注和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法治热点难点,从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着力解决法治保障、营商环境、人民调解、农民工权益保护、青少年法治教育等方面问题,大大提升了全面依法治市工作实效,更好发挥了法治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市委依法治市办全力推动法治为民实事项目活动开展,自活动开展以来,各项目责任单位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责任主体,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有序推动项目落实,确保了法治为民项目顺利推进,一批法治领域突出问题得到解决,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法治为民实事项目如下:修订后的《大同市电动车管理条例》共6章34条,对电动车的定义、生产、销售、道路通行管理、停放管理、相关保险等内容进行规范。《大同市桑干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和《大同市大清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通过立法促进桑干河和大清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推进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为城市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法律支撑和保障。规范诉前流程,全方位推进道交一体化调解工作:2022年,全市两级法院积极运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开展调解工作,道交一体化调解中心共接收3085件调解案件,其中调解成功案件共计1712件,成功率62.05%,实现赔偿金额共计10851.7万元。对涉案困难群众按应救尽救的原则进行救助:全市两级检察院共受理司法救助案件252件263人,救助金额278余万元。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大同站建设:该基地由市检察院、平城区委、区政府以及云冈区委、区政府联合主办,市教育局、团市委以及市妇联协办,于2022年10月建设完成。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共建成1个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0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6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286个村(社区)法律服务工作室,选派455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或法律明白人进驻各站点开展面对面法律服务,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2022年共为全市人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45000人次,为农民工、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无偿民事代理、刑事辩护1300余件。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服务:全年共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491件,已审结案件数431件,仲裁调解311件,仲裁裁决117件,其他方式处理案件3件;结案率99.3%,调解率72.2%。 家庭过期药品集中回收:在全市设立132个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站点,并确定销毁定点药品批发企业定期回收,共回收各类过期失效药品16547(盒/瓶),极大地消除安全用药隐患。市场主体培育:全市市场主体累计实有321159户,较2021年底末净增65302户,同比增长25.87%。全市新办涉税市场主体29793户,同比增加16660户,增长128.82%。(丁建华 张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