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新赛道 按下快进键
襄汾县检察院率先打造文物保护“数字检察”新高地
瞄准新赛道 按下快进键
襄汾县检察院率先打造文物保护“数字检察”新高地
山西新闻网法治频道讯 数字检察、大数据法律监督是检察工作迈向现代化的“船”和“桥”,事关党的检察事业长远发展。今年6月以来,最高检、山西省检察院、临汾市检察院相继召开推进数字检察工作会议,吹响了“数字检察”集结号。襄汾检察院顺应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大潮,把检察大数据战略作为提升检察工作现代化水平、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发挥首创精神,率先打造文物保护“数字检察”监督模型,全力推进新时代“数字检察”建设,以“数字革命”赋能新时代法律监督。
聚焦区域文化优势,瞄准“数字检察”新赛道
襄汾县素有“金襄陵、银太平”之称,历史悠久、文脉厚重,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山西省的文物重点县,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9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6处。如何保护和利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物,更好地传承丰富的文化资源,有效激发文物保护动能,达到赓续历史、传承本地文化的效果,襄汾检察院与县文旅局结合本地文物保护特点,携手共进、主动作为,以“我管”推“共管”、促“共护”。通过“数字赋能监督、监督促进治理”的法律监督模式重塑变革,瞄准数字化改革赛道,精准挖掘涉及文物保护领域监督线索,推动个案办理向穿透式类案监督、能动性系统治理递进跃升,为破解文物保护领域治理难题贡献“高含金量”的检察方案。
创新探索监督模型,塑造“数字检察”新场景
紧盯影响文物保护和传承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抢抓“数字检察”变革机遇,按照“主动作为、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以文物保护场景研发、信息共享、4+N监督模型为思路,创建具有襄汾特色的文物保护“数字检察”监督一站式办案平台,将传统办案模式转型为数字监督模式,娴熟运用数字应用场景,开展数据分析研判、类案数字监督,有效解决业务与技术“两张皮”问题。积极与县文旅局、公安局等部门沟通协调,推动现有网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打破信息孤岛、数据壁垒,实现互联互通,数据融通共用。通过数据建模、数据碰撞、线索发掘等方式,及时发现关联信息、锁定异常数据,找出倾向性、典型性、异常性问题,用数字监督实现法律监督的质效飞跃,从而推进检察办案机制、方式、手段的全方位、系统性重塑。
精准定位培育品牌,锻造“数字检察”新优势
数据是“数字检察”的基石。打造文物保护“数字检察”监督模型,不仅是法律监督工作的新抓手,也是改进提升法律监督能力的关键支点,坚持把深入推动检察大数据战略与文物保护公益诉讼检察有机结合起来,唤醒沉睡数据,挖掘数据“富矿”,提升监督模型的深度融合应用,实现从“办一案”到“牵一串”的跨越,取得大数据赋能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乘法效应”,打造具有襄汾“数字检察”辨识度的地域特色品牌,充分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为全市检察机关探索出一套成熟、完备的有益经验,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场景。
下一步,襄汾县检察院将借助数字化改革的东风,立足新时代检察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制高点,以打造文物保护“数字检察”监督模型为载体,用好用足数据资源、深化应用场景创新,助力法律监督质量、效率、效果全面提升,以“数字检察”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推动襄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优的检察产品。(周海)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