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检察长回访修复国保文物“不打烊”
襄汾:检察长回访修复国保文物“不打烊”
山西新闻网法治频道讯 为进一步检验公益诉讼成效,巩固检察建议“落地生根”成果,努力把公益诉讼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规范,近日,襄汾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权建威带领检察公益团队,对襄汾县人民检察院近年来办理的涉文物保护单位公益诉讼案件的整改情况进行了“回头看”。
此次回访中,襄汾县人民检察院联合县文化和旅游局、文物专家、邓庄镇党委政府等相关人员,重点查看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邓庄镇灵光寺琉璃塔、陶寺北墓地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小梁河战斗遗址,深入了解了各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文化、发展历程、保护现状等,现场查看了检察建议的落实及整改情况。
针对灵光寺琉璃塔等文物保护单位存在的塔身损坏、没有设立文物保护标志、周围杂草丛生、没有划定保护范围等情形,襄汾县人民检察院通过检察建议的方式督促相关行政职能部门依法履职。经实地回访,发现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光寺琉璃塔,由2020年公益诉讼线索摸排期间的塔身严重损坏、周围被农作物包围的状态,历时两年多的时间,投资200余万元,经精心选材和精湛工艺的雕琢,现已基本修缮完工,让一座饱经沧桑的千年古塔重新焕发昔日光彩。陶寺北墓地设立了文物保护标志牌,小梁河战斗遗址也由原来的一片荒芜、杂草丛生变得错落有致、井井有条,各相关行政职能部门都能有针对性将检察建议落地见效。
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公益诉讼工作探索中,襄汾县人民检察院始终秉承保护公益的初衷,积极探索“检察+”履职新模式,通过加强与相关行政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将“回头看”工作常态化,共同致力于辖区内文物的保护,以实现检察监督与行政履职双赢多赢共赢的效果。
“文物保护涉及公共利益,关乎文化传承,公益诉讼工作既要‘回头看’,还要‘实时看’,要确保每一份检察建议落地生效,与相关行政职能部门联合发力,共同画好文物保护的同心圆。”襄汾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权建威表示。 (周海)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