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检司协同发力 为“迷途少年”铺就阳光回归路
霍州:检司协同发力 为“迷途少年”铺就阳光回归路
“再过一个月,我的矫正期就结束了,这段时间学到了很多,也想清楚了未来的路该怎么走。”面对检察官和司法局工作人员,未成年人秦某的眼神里少了往日的迷茫,多了几分坚定。
近日,为强化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与挽救,切实做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霍州市检察院联合霍州市司法局召开座谈会,通过档案核查、流程规范、思想引导等举措,凝聚保护合力,助力涉罪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校园与社会。
——细查档案,让矫正过程“有迹可循”
座谈会现场,检察干警仔细查阅了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档案资料,重点核查了矫正流程规范性、帮扶措施针对性等内容,对工作中的亮点予以肯定,针对发现的档案不规范等问题,当场提出整改建议,确保每一份档案都经得起检验,每一个矫正环节都落到实处。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档案不仅是工作台账,更是记录他们思想转变、行为矫正的‘成长日记’。”检察干警介绍,通过档案核查,既能及时发现矫正过程中存在的疏漏,也能精准掌握每名未成年人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为后续个性化帮扶提供依据。
——规范流程,让矫正措施“刚柔并济”
“未成年人身心尚未成熟,社区矫正不能简单‘照搬’成人模式,必须兼顾法律刚性与司法温度。”座谈会上,检司双方围绕矫正流程的规范性展开深入交流。从社会调查时是否注重保护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隐私、日常监管中如何平衡约束与信任、教育学习内容是否贴合青少年认知,双方逐一梳理流程节点,明确改进方向。司法局工作人员表示,将根据检察机关提出的建议,进一步优化矫正流程,让措施更具针对性、更显人性化,既符合矫正规范要求,又给予孩子们足够的成长空间。
——精准引导,让回归之路“充满底气”
“矫正期满不是‘一放了之’,而是要帮他们扫清回归路上的障碍。”座谈会后,检察官与司法行政工作人员为即将结束考验期的未成年人分别开展思想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深刻反思自身行为的危害,增强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在回归社会后珍惜机会,遵纪守法,积极融入社会,开启新的人生篇章。
针对部分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存在的自卑、焦虑等情绪,工作人员还现场进行了心理疏导,切实解决他们回归社会的心理顾虑。秦某在接受心理疏导后,眼神逐渐变得清澈起来,向检察官讲述了文章开始的那些感受,“我知道错了,以后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大家的帮助。”秦某的话语虽然朴实,却透着坚定。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既是法律的约束,更是成长的守护。检察机关与司法行政机关的联动协作,正以规范化的流程、人性化的举措、精准化的帮扶,为迷途少年铺就一条平稳的“回归之路”,让他们在法治的阳光下重拾希望,真正重返校园、融入社会,成长为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
(周海)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