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法院:调解无声 司法有情
左权法院:调解无声 司法有情
山西新闻网法治频道讯 近日,左权县人民法院速裁调解室成功调解了一起涉及残疾人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使“听不见、说不出”的聋哑人“说”出了心声,“道”出了实情,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残疾人的权益,让残疾人同样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其身旁。
2021年,被告杜某通过手机APP在原告处借款25000元,直至起诉之日还有本息12574.26元未还。承办法官接到案件后,多次用电话与被告杜某联系均无人应答。随即通过传票将其传唤到庭。被告杜某到庭看过起诉状后,焦急万分,情绪异常激动,嘴巴翕动,双手乱舞,就是发不出声音,似乎想要表达什么意见,其不断通过肢体语言想与法官沟通。法官与其讲话,其无动于衷,似乎“木头人”。法官这才意识到被告杜某是一位聋哑人,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和其沟通案情。法官于是试着拿出纸笔书写与其沟通,好在被告识字也会写字,法官遂将原告起诉的事实理由与诉求写在纸上让被告“答辩”,被告将其真实意思写在纸上与法官交流。其借原告借款数目属实,只是无力偿还。在交流中还得知被告与其丈夫都是聋哑人,都没有固定的工作,而且有一个儿子读书也需要他们供养,家庭条件异常困难。承办法官了解被告情况后,多次通过电话、微信与未到庭的原告联系、沟通,让其体谅被告的难处与苦衷,多多帮扶一下被告让其渡过难关,重拾生活的信心。原告也十分地理解被告的“遭遇”,同时对法院耐心劝解让其照顾被告也予以理解。经过五天多次调解,最后原告同意只让被告归还6000元,被告也一次性将6000元支付于原告。此案实质性化解。杜某向法院工作人员表达了无声世界里最好的手势“赞”。
要把老百姓的难事当自己的家事办,始终秉持“如我在诉”的为民情怀,为人民群众多想点,多办点,就是真正把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落到实处。(李书江)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