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川县检察院深入践行“浦江经验”
“三个坚持 三个主动”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陵川县检察院深入践行“浦江经验”
“三个坚持 三个主动”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山西新闻网法治频道讯 2022年以来,陵川县检察院深入践行“浦江经验”,特别是其中蕴含的“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直面问题”“坚持系统治理”丰富内涵,依法能动履行检察职能,“三个坚持 三个主动”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坚持人民至上,主动延伸监督触角
变“坐堂办案”为“主动出击”,深入到基层一线搭建监督平台、建立监督机制,全方位、多角度延伸法律监督触角,办好群众身边小案件,体现检察为民大作为。一是在基层一线搭建阵地。在全县11个乡镇司法所设立民事行政检察联络点,并逐联络点确定联络员,采取定期坐班和电话会谈相结合等方式回应群众法治诉求、解答群众法律问题。2022年以来,依托联络点开展学好用好《民法典》等专题法治宣传活动6次,获取线索并办理支持起诉案件23件、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案件3件。二是与基层群众加强联系。建立“检察官+基层网格员”“检察官+驻村第一书记”等协作机制,并深入培训班、加入工作群专题宣讲公益诉讼、司法救助等检察职能,发挥其密切联系群众优势,以能动履职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022年以来,通过基层网格员反馈线索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2件,助力解决公益损害突出问题;通过第一书记反馈线索办理牛某龙国家司法救助等案件,防止因案返贫致贫。三是到基层一线下访接访。严格落实院领导包案办理首次信访制度,院领导带头接访下访,高效办理人民群众信访事项。2022年,院领导以带头接访、包案下访方式办理王某孩控告申诉案,带领“控告申诉+民事”检察办案组上门开展公开听证,并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释法说理,促进矛盾纠纷及时就地化解。
坚持直面问题,主动参与矛盾化解
始终以司法办案为中心,以全流程矛盾化解为重点,扎实推进信访矛盾纠纷化解、民事和解、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把解决问题的过程转化为推进检察现代化的过程。一是做好信访矛盾化解。不断深化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制度成效,压实首办责任制和信访工作责任制,既解“法结”又解“心结”,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实现案结事了人和。2022年以来,47件群众来信来访,全部在7日内告知“已收到、谁在办”,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率均为100%。二是促进民事和解。把调处缓解家庭邻里矛盾作为民事和解的重点,建立“多方调解+圆桌座谈+释法说理”多元矛盾化解机制,牵头组成检察官、法官和律师共同参与调解组,通过背靠背调解、面对面沟通,促进化解矛盾纠纷。依法办理宋某英与五子女赡养费纠纷支持起诉案,坚持在案前、案中、案后全流程能动履职,与多方合力化解长达十余年家庭矛盾,办案纪实在《检察日报》刊载。三是深化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综合运用监督纠正、释法说理等手段,从法、理、情方面入手,采取“调解+监督”模式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依法办理韩某某诉陵川县交通运输局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案,在找准矛盾症结所在的基础上,积极协调四方代表进行协商座谈,促进达成和解,为重点项目建设营造良好周边环境。
坚持系统治理,主动融入社会治理
始终坚持直面基层治理症结所在依法能动履职,立足司法办案引领社会法治观念,坚持既治已病、又防未病,从理念、机制等层面精准发力,助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探索轻罪治理体系建设。适应刑事犯罪结构变化,全面准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制定《羁押必要性审查量化评估指引》《轻微刑事案件适用相对不起诉指导意见》两个试行规定,规范不捕不诉工作;探索建立不起诉+检察意见、不起诉+检察建议、不起诉+公开听证、不起诉+公益活动、不起诉+跟进回访新模式,提升轻罪案件办理质效。二是以检察建议助推诉源治理。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把检察建议作为参与社会治理重要抓手,推动将“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回复落实情况”纳入平安陵川建设考核体系,提升建议刚性、注重跟进落实,推动从“办理”向“办复”转变。2022年以来聚焦安全生产存在隐患、寄递行业不规范行为等制发检察建议93份,整改回复率达到100%。三是以司法公正引领社会公正。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深化送法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活动,结合办案开展以案释法、法治宣传,促进全民法治观念养成。2022年以来,开展专题法治宣传36次,组织公开听证120余次进行释法说理;结合办案拍摄微电影《检·爱》,获晋城市党员教育片二等奖、第一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二等奖。(孙燕川)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