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州县检察院:聚焦“三端”治“三病” 矛盾调解开“良方”

山西新闻网>>法治频道>>法检新风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山西新闻网法治频道讯 近年来,泽州县检察院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纠纷前端预防、中端治理、末端监督,不断探索完善“全链条”诉源治理新模式,切实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实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

  聚焦前端治未病,抓好源头防范

  一是提前介入强监督。依托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以下简称“侦协办”),前移监督关口,通过提前介入引导,公安机关围绕被害人诉求、追赃挽损、涉稳风险等补充完善证据,开展风险评估,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在办理耿某某故意伤害案中,依托侦协办发现线索后,提前介入,引导公安机关对被害人经济情况、家庭状况、基本诉求进行摸底,做实证据基础,在7天内促成远在河北省的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二是检察接访解民忧。依托12309检察服务监督中心,畅通诉求表达渠道。落实信访案件首办责任和院领导包案办理制度,按照“件件有回复”要求,做好群众回复答复工作,确保群众诉求接待及时、办理准确、答复全面。上半年,依法妥善处置群众信访58件次,“七日、三个月”答复率均达到100%。三是宣传引导促提升。在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审判阶段全过程开展释法说理,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带案下访、送法下乡、上门释法等活动,切实提升群众法治素养,促使矛盾消失在萌芽状态。

  聚焦中端治微病,强化履职担当

  一是坚持宽严相济。秉持惩罚与挽救并重的司法理念,依法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和刑事和解等制度,对系初犯、偶犯、从犯、未成年人等犯罪案件以及因邻里纠纷引发的轻微刑事案件,积极引导当事人达成刑事和解;对于犯罪主观恶性较大及情节恶劣的轻伤害案件,创新利用量化评估指引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通过打分精准决策,做到当捕则捕、当诉则诉,最大限度修复社会关系。二是深化协作配合。主动融入大调解格局,对于双方积怨较深、矛盾争议较大等案件,主动加强与侦查人员、值班律师、人民调解员、心理咨询师等第三方的协同配合,共同做好以案释法、心理疏导等工作。坚持检察履职一体化,注重内部线索移送,通过跨部门协作共同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该院控申部门发现郭某某抚养费纠纷支持起诉案案件线索后及时移送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开启一体化办案,在办案中主动邀请律师、县教育局参与矛盾化解,仅用三天时间帮助失学儿童重返课堂。三是举行公开听证。坚持应听证尽听证原则,灵活运用分类听证方式,主动邀请人民听证员、侦查人员及值班律师等参与矛盾化解,以可感可信的公平正义,增强当事人对检察机关的认同度,促进案结事了、事心双解。上半年,共办理公开听证案件16次36件。

  聚焦末端治已病,延伸服务触角

  一是司法救助暖人心。遵循“应救尽救”原则,对符合条件的被害人及时启动救助程序,并主动对接县妇联、乡村振兴局及被害人单位等第三方力量构建多元化救助模式,提升救助效果。在办理张某苗等四人司法救助案中,采用异地联动、上门服务、多主体救助等方式,为被害人发放司法救助金、一次性救助金、未成年子女补助金共3.5万元,让其深切感受到检察温情,放下了心结。二是跟踪回访抚情绪。常态化开展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回头看,加强与信访人所在辖区村委的经常性联系,及时掌握当事人的动态;主动与县法院沟通开展联合回访,做好释法说理、心理疏导、情绪安抚等工作,切实防止“案后案”的发生。上半年,共通过电话、上门走访16次,群众满意度100%。三是强化监督促整改。结合办案深挖案件背后深层次、苗头性、倾向性矛盾风险隐患,及时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22份,精准服务社会治理。针对未成年人上学问题,及时制发《督促监护令》,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新打造“检察+网格”新模式,依托“网格员”延伸监督触角,收集群众诉求,切实提升了社会治理效能。(车晨星)

(责编:程峰玲、郗涛)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