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县检察院:三个“注重”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沁县检察院:三个“注重”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山西新闻网法治频道讯 今年以来,沁县人民检察院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围绕“三个注重”,依法能动履职,深化理念变革,延伸检察职能,加强协同联动,在依法办案中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在全面履职中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注重职能发挥,保护市场主体权益。沁县人民检察院充分履行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职能,全力营造安全、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刑事检察职能作用,严厉打击危害生产安全犯罪、食品药品领域犯罪、侵犯企业合法性权益犯罪,办理各类涉企犯罪案件6件8人,切实防范化解风险隐患,让市场主体安心经营、放心创业。充分发挥民事检察职能作用,部署开展涉企民事执行专项监督和涉企民商事生效裁判专项监督,运用抗诉和检察建议等手段依法加强涉民企案件法律监督,防范和惩治虚假诉讼,维护平等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办理的国有企业沁县淀粉厂与李某某民间借贷纠纷案,提请长治市人民检察院抗诉并被采纳,有力保护了国有资产。充分发挥行政检察职能作用,积极开展行政检察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和政务诚信建设,为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主动汇报、争取支持,推动沁县县委、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检察机关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检察工作的若干意见》,发挥“一手托两家”优势,依法发出涉企督促纠正类检察建议5件。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作用,加大办理涉企环境资源、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等领域公益诉讼监督案件力度,注重兼顾公益保护与企业发展的关系,通过替代性修复等方式促使涉案企业守法经营、健康发展。共办理涉环境类公益诉讼案件35件,制发检察建议35份,采纳率100%,相关典型案例被《山西检察周刊》刊登宣传。
注重联企护企,优化服务企业方式。建立涉企案件快速响应机制。依托12309检察服务中心,建立企业信访绿色通道,对企业控告申诉快速受理、及时处理。对当地重点企业到检察机关反映诉求的,由主要领导接待。对企业信访申诉案件做到件件有回复,7日内向企业程序性反馈,3个月内答复办理进展或处理结果。开展送法进企业、进园区活动,检察长面对面问需于企,到山西吖吖食品有限公司开展调研走访,及时了解并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搭建企业联系直达平台,加强与工商联等单位的沟通联络,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开展“检察开放日”、举办专题讲座、实行关联企业回访制度等,常态化了解企业诉求,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注重司法保护,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在办理涉民企案件时,认真落实平等保护的原则,助推企业合规建设。牵头起草《沁县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实施办法(试行)》。在办理某民营医院张某某等3人诈骗案中,关注案件反映出的企业类型化管理漏洞,积极适用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对涉案企业启动企业合规审查,在充分听取评估小组意见的基础上,依法作出相对不起诉处理,把“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生产力”的要求体现到实处,切实防止“案子办了,项目黄了,企业垮了”。实质化推进“四合一”统一集中履职,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模式,强化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助推创新驱动发展。重点加强对沁县本地知名商标、地理标志、企业专利、商业秘密等的司法保护,扎实推进知识产权数字检察专项行动,确定了“沁州黄”“沁园春”等一批知识产权保护重点企业。狠抓宣传提升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意识。今年4月24日-28日,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普法宣传周活动,提升“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知识产权文化意识,营造激发创新活力、共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社会氛围。通过召开“益心为公”志愿者座谈会,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对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工作的了解,构建“多方参与、共治共享”公益诉讼保护新模式,在办理涉企环境资源、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公益诉讼监督案件时,借助志愿者的“外脑”智慧,提升公益诉讼检察办案质效。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成长的沃土、发展的源泉。沁县人民检察院将始终秉持“立检为公、司法为民”的承诺,立足检察工作实际,充分履行检察职能,广泛参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进一步推进沁县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李书江)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