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融会贯通 学习互动逐级进阶

北京朝阳沉浸式普法让群众乐在其中

山西新闻网>>法治频道>>新闻调查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你今天签到了吗?”“帮助中心更新了几个问答,挺不错的。”“我今天在全民测评处获得了全能法官荣誉称号,别提多开心了!”……近日,北京市“朝阳普法”品牌正式入驻支付宝生活号,并在美团朝阳美食地图栏目正式开启“电商+普法”模式,这在北京还是第一次,再次引燃朝阳群众的互动积极性。

其实,这只是朝阳区打造的沉浸式普法模式中的一部分。“七五”普法以来,朝阳区在逐步构建“一台两微三号”新媒体普法网络的基础上,探索推出线上线下融会贯通的沉浸式互动主题活动,不断提升普法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与以往的普法模式不同,我们创建了‘项目化’的运行机制,陆续推出了垃圾分类、我与宪法、走近民法典等多个主题项目,每个项目都以数据分析为依据,加强项目前、中、后各个环节的监测和修正,确保活动的科学性、互动性和参与性。”朝阳区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科长王楠告诉《法治日报》记者,他们还成立了由普法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的项目小组,注重在科学性和趣味性方面下功夫。

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自去年5月实施以来,就成为市民普遍关心的热点之一,如何分、怎么投等一系列细节问题对于群众而言,想要弄懂并不容易。对此,“朝阳普法”微信公号推出了垃圾分类专题和小程序,用法律视角解读垃圾分类中的小细节。

打卡签到、每日一学、普法大冲关、变废为宝秀场……在朝阳区亚运村街道安苑北里社区,居民们在小程序里“点”上一圈,已成为他们的每日必学。居委会副主任刘岩说,居民们在一次次的参与中,不仅学到了条例里的法律知识,也更加懂得了垃圾分类对于环境、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除了带领大学一起学,垃圾分类项目小组还希望多了解群众在使用线上程序中的意见建议。”刘岩说,通过反馈,他们协助技术人员完善了小程序里积分兑换的活动内容。

记者在“朝阳普法”小程序中看到,各个项目里均设有学习和互动模块,全程有学有玩有参与。其中,学习模块由浅入深,依难易程度分为“初级版”“进阶版”和“终极版”,不同阶段互有侧重,又相互呼应;互动模式则更加注重趣味性,可以实现从认知到践行的转变。王楠称,他们在不同的项目中注重打造与之匹配的“爆款”栏目,如垃圾分类中的“变废为宝秀场”,我与宪法中的“直播联动”环节等,就多次抢占“朋友圈”引发热议。此外,普法项目还设计了人气投票、普法大家说等模块,有效提高群众的参与互动性。其中的“走近民法典”项目上线首日,点击量就突破了“10万+”,目前活动总受众人次累计约184万人次,参与签到人数达101万人次,答题闯关参与人数为91万多人次。

此外,“朝阳普法”线上平台创新推出“电商+普法”模式,联动支付宝生活号、美团朝阳美食地图栏目,综合运用大数据、云技术、小程序等技术,建立起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生活号,进一步提升普法的精准度和吸引力。

“其实,在探索沉浸式普法模式的初期并不顺利,我们发现仅依靠司法局一家很难做大做强,为此我们广泛发动普法联盟的力量,借助相关委办局和各街乡、社区的新媒体渠道,扩大宣传覆盖面,提升工作合力。”王楠说,沉浸式普法当然离不开线下环节,并且更注重线上线下的融汇互通,这背后依靠的依然是普法联盟。

在朝阳区教委的协助下,我与宪法、垃圾分类、走近民法典等普法项目相继落地各个中小学。参考线上的法律知识点,垂杨柳中心小学劲松分校的孩子们表演的法治情景剧《生命之车》,引发了大家对生命这个严肃话题的深入思考,懂得只有知法、守法,才能守护生命的安全线。朝阳区花家地实验小学的小小宣传员们则多次走进社区,借助线上的知识问答和情景模拟模块,为老人们讲解垃圾分类条例中的相关内容,用实际行动践行线上组织的“法治宣传助推垃圾分类”活动。这些优秀的做法,也均上线云端被广泛宣传,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

朝阳区司法局局长倪东新表示,下一步,该局将推进沉浸式普法的各个项目在群众体验上下功夫,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在分析研判和优化提升上下功夫,将普法项目做实做厚,并进一步发挥普法联盟作用,搭建互联互通平台,在提升普法工作合力的同时,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见行见效。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伟伦

(责编:李书江、郗涛)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