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尧都区:守正创新 扛起优化营商环境的政法担当
临汾市尧都区:守正创新 扛起优化营商环境的政法担当
山西新闻网法治频道讯 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也是经济发展管根本、管长远的核心竞争力。去年以来,临汾市尧都区委提高站位,科学谋划,对标先进,着眼长远,提出了“三区三地”战略目标,立足资源禀赋、积极抢抓机遇、发挥比较优势、奋楫笃行争先。准确把握“三无”“三可”要求,以“时不我待”之势着力打造“服务理念最新、办事效率最高、保障政策最活、创业生态最好”的营商环境最优地。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谋发展之“进”。今日,尧都产业振兴之势日益凸显,能级跃升之势积蓄待发,区位质变之势呼之欲出,政通人和之势充分激发,新一轮发展最好的“时与势”聚于尧都,其势已成、其时已至、其兴可待。
尧都的魅力,因精细化管理服务不断升级而炫彩夺目;尧都的发展,因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而后劲十足。
法治,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有打基础、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主力军,政法机关既要“责无旁贷”又要“有的放矢”。
尧都区政法机关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政法委印发的《山西省政法机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2023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和市委政法委印发的《临汾市政法机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2023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奋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强磁场”。致广大而尽精微,用法治护航“三区三地”建设,紧紧围绕全区发展大局,守正创新,树牢法治意识,运用法治思维,夯实法治基础,强化法治执行,发挥好政法机关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坚持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政治工程、法治工程、系统工程和民心工程,举非常之力、用非常之策、下非常之功,“点燃”法治化营商环境新引擎,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彩。
坚持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一项政治工程
在强化引领上矢志不移
提高政治站位,始终站在“国之大者”的政治高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为人服务,不断增强全面创优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立赶超之志、行争先之举,为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提供法治保障。
树立政治思维,不断改进作风,全力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优化升级从“点上突破”向“线上延伸”、从“表层修复”向“系统集成”、从“局部改善”向“整体跃升”转变。充分发挥全区政法各部门法治保障和服务职能,依法、平等、全面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为尧都高质量发展创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增强政治担当,彰显政法价值,秉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聚焦“首位”“首责”“首抓”,在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中打头阵、挑大梁,不断深化对法治化营商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扛起政治责任,强化责任担当、使命担当,形成机关走在前、做表率,以上率下、真抓实干的“头雁”效应和“雁阵”格局。
坚持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一项法治工程
在维护稳定上见行见效
法治化是营造公平公正营商环境的根本保证,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全区政法机关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切实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优化工作的能力,进一步规范管理、优化服务,依法依规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为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做到掷地有声、招招见效。
聚焦重点工作强化举措,履行职责使命,着力打造公平公正法治环境。守护平安“底色”,提升营商环境“成色”。严惩涉企违法犯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依法打击制假售假、串通投标、合同诈骗、非法经营、强迫交易、商业贿赂等犯罪活动;依法常态向网络造谣传谣者“亮剑”,及时处置网上涉企业虚假不实信息、网上涉企业家形象声誉的侵权信息;严厉打击侵犯企业家人身权、财产权的犯罪,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创新工作机制,推进涉企合规改革,案件审查中,秉持“因罪施救”“因案明规”的原则,督促涉案企业作出合规承诺并积极整改,最大程度地体现对市场主体的严管厚爱,最大限度地释放司法保就业、保企业社会功能,稳住经济基本盘。强化涉企案件立审执服务,畅通“绿色通道”,狠抓前端化解“止于未讼”,紧盯源头预防“止于未发”,攻坚诉讼综局“定分止争”,高效审执涉企案件,提升司法公信力;继续巩固深化“三晋执行利剑”集中攻坚行动成果,解决“执行难”,切实维护胜诉企业的合法权益。
坚持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在提升效能上多点发力
创优法治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政法机关、行业主管部门和市场主体同心同向同行,共同发力、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区委政法委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发挥法、检、公、司机制作用,发挥整体效应和协同效应,系统推进、纵深推进。运用“五查联动”工作办法,着力于发现问题、研究对策、沟通协调、跟踪督导,切实增强工作合力。
推进政企联动,健全完善政法机关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常态化、制度化联系服务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畅通政企沟通渠道,精准掌握各类市场主体需求,积极提供更广泛、更有质量的专项法律服务。政法机关领导干部主动靠前上门服务,经常深入企业一线调查研究,纳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通过与政商交流互动倾听企业诉求、了解企业发展、面对面解决企业困难,更多地给予企业“阳光、雨露、养分”,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米”,让企业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加充实。
强化问题联治,“以民为本,循法而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诉源治理工作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有机融合。成立诉源治理法官工作室,构建“1+N”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机制,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多元化解、化解纠纷在源头。
打造多元普法体系,以法利长远。开展“公证进企业”“法律进企业”活动,加大多元普法宣传力度,提高企业法律意识和依法治企观念。同时,引导律师和法律工作者积极担当企业法律顾问,为企业进行全方位法治体检,把好“法律关”;营造全民知法、守法的氛围,让法治的触角延伸到市场的各个角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坚持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一项民心工程
在优化服务上用心用情
以良法促善治,强化司法保障,厚植法治沃土,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找准刚性执法与柔性执法平衡点,为各类经营主体架起一张“有速度”“有温度”的优化营商环境“防护网”,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新型政商关系。用心用情帮助企业解决 “急难愁盼”问题,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办成满意的事,用实际行动做好企业的贴心“管家”,大大提升企业“暖心指数”。做好换位思考,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用“有形之手”牵好“无形之手”,助力企业保持“进”的态势,赋能企业积累“强”的动能,为企业搏击市场提供法治保障。
崇尚“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尧都”的理念,着力提升法治服务水平和效能,打好利企政策“组合拳”。依法服务金融行业健康发展,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深化推进“一网通办”“一次办好”“放管服”改革,在“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方面持续发力,完善诉讼费退费流程,实现民商事主体“进时轻松,出时快捷”。依法审慎使用查封、扣押、冻结等手段,降低企业诉讼成本,及时兑现胜诉权益。充分发挥政法职能,运用大数据提升工作质效,加大对产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强化生态环境案件协同性、整体性,开展涉企积案清理工作,全面落实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司法要求。坚持刀刃向内,敢于自我亮剑,勇于刮骨疗毒,对政法机关、政法干警中存在的趋利执法、选择执法、吃拿卡要、以权谋私等行为,发挥执法监督利剑作用,推动队伍清正、干部清廉、司法清明。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站在新的起点,尧都区政法机关将永葆忠诚本色,厚植为民情怀,坚持守正创新,发挥职责职能,做到干净担当,不断增强新时代政法工作的科技含量、创新分量和群众力量,让法治服务更加精细、更加多元、更加亲民,用心用情做好企业的“首席服务员”和“金牌店小二”,把企业满意作为检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成效的第一标准,驰而不息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实现更高水平跃升,充分释放法治红利,精准赋能企业健康发展行稳致远,为尧都实现突破、争先进位、走在前列贡献政法力量。(周海)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