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县司法局:
以法律托管“三步”深耕 为新设企业构筑法治暖巢
吉县司法局:
以法律托管“三步”深耕 为新设企业构筑法治暖巢
山西新闻网法治频道讯 在优化营商环境进入精耕细作的新阶段,如何为新设企业——这些最富活力却也最需呵护的市场幼苗,提供坚实而精准的法治保障,成为检验基层治理效能的时代命题。吉县司法局以破局之姿,创新推出“法律托管”服务机制,将专业法治力量深度嵌入企业初创生命周期的关键环节,变被动响应为主动护航,变零散服务为系统保障,为新设企业量身定制了一套全周期、伴随式的“法治铠甲”,在基层探索出一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新路径,让法治真正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核心竞争力。
深挖需求,构建企业“法治需求图谱”
精准服务的基石在于对服务对象需求的深度洞察。吉县司法局摒弃“拍脑袋”决策,将“深入调研、精准定位”作为法律托管成功落地的首要前提,并积极与县审批局对接协作,梳理新设立民营企业名单,组织精干力量,对全县近两年新设企业开展“地毯式”走访调研,同时,采取逐一与企业电话沟通的“点穴式”精准调查,充分了解企业需求,详细介绍“法律托管”服务内容,确保服务覆盖无死角,让每一家有需求的企业都能沐浴法治阳光。
为进一步畅通申请渠道,在审批局审批窗口创新增设服务岗,并摆放《“法律托管”服务需求意向表》。这一举措有效引导企业在申请设立的同时,同步申请“法律托管”服务,真正实现了“审批+法律”一站式便捷服务,让企业设立与法治保障齐头并进,为企业发展筑牢坚实基础。
聚智赋能,锻造法律托管“精锐之师”
精准定位需求仅是第一步,能否提供高质量服务,关键在于人才队伍。古县司法局以“精心筹备、优中选优”为原则,倾力打造一支能打硬仗的专业化托管服务团队。
5月23日,县司法局成立工作专班,全面统筹协调全县“法律托管”服务工作。同时,精心挑选县域两家律师事务所的4名资深律师,组建专业素养过硬的托管团队,为县域内新设立民营企业提供公益法律服务,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6月6日,一场意义非凡的“法律托管”签约活动成功举办。服务团队与新设立的2家意向民营企业顺利签约。企业代表郭某感慨道:“对于新设立企业而言,注册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续在劳动用工、企业治理、经营管理、融资担保等诸多方面,法律问题层出不穷,聘请企业律师顾问对小微企业来说更是一笔不菲开支。如今有了‘法律托管’,我们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相信在专业律师的护航下,企业定能在正确轨道上飞速前行。”
机制护航,编织全周期服务“标准经纬”
为确保法律托管服务不流于形式、可持续、可预期,古县司法局将“完善机制、规范流程”视为生命线,着力构建全周期、标准化、闭环式的服务运行体系。
持续发力,推动与审批局的协同配合常态化。在企业注册阶段,同步精准推送法律托管服务信息,实时掌握最新设立企业动态,灵活调整服务范围,全力构建 “审批提速、法治护航”的长效工作格局,精心打造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优质生态圈。
以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7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依托,增设“民企法律托管服务岗”,值班律师兼任“涉企法律服务专员”,广泛收集民营企业法律需求,并进行高效分流处理,确保企业诉求得到及时回应。
充分发挥局公服股统筹协调作用,对“法律托管”事项进行全程跟踪监管。对办理完结事项及时跟进反馈,切实做到“法律托管”工作接待有专人、服务有场所、交办有流程、诉求有结果。同时,定期评估服务成效,确保法律托管服务 “签而有效、落地有声”,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优化营商环境,贵在精准,成于务实。吉县“法律托管”模式,正是基层司法行政机关以“绣花功夫”精准滴灌市场新生力量的典范。它通过扎实调研找准穴位,汇聚精锐专业力量,依托规范机制保障长效,将法治的“硬要求”转化为呵护企业成长的“软服务”。展望未来,吉县司法局通过“法律托管”服务,持续为民营企业发展赋能,以法治之力助力民营企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为县域经济发展贡献司法智慧与力量。(周海 赵改红)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