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县司法局:
聚焦“三个度”,助推行政复议工作提质增效
吉县司法局:
聚焦“三个度”,助推行政复议工作提质增效
山西新闻网法治频道讯 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施行以来,吉县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局大力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为目标,以提高行政复议工作质量为重点,聚焦“三个度”持续发力,有力推进行政复议工作提质增效。
创新机制,拓宽渠道,提高行政复议知晓度
开展多形式宣传活动。采用“精准化+全覆盖”的宣传策略,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精准宣传,切实提高行政复议的社会认知度。对企业,结合“送法进企”活动,宣传行政复议在解决涉企行政争议、优化营商环境中的作用;对社区居民,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开展法律咨询等形式,普及行政复议申请条件、流程等知识,引导群众通过行政复议途径理性维权。同时,将行政复议宣传融入“3·15”消费者权益日、“12·4”国家宪法日等大型法治宣传活动中,通过悬挂横幅、发放资料、现场咨询等形式,广泛宣传行政复议制度,提高群众对行政复议的认知度。
构建多渠道接收体系。吉县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局积极拓宽行政复议申请渠道,一方面,大力推广“线上+线下”双轨服务模式,除传统的现场申请和邮寄申请外,积极宣传“掌上复议”平台,实现复议申请、听证、查询等事项的线上“一网通办” ,让群众足不出户即可申请行政复议;另一方面,为老年人、残障群体等特殊人群提供上门服务,切实降低群众维权门槛,让行政复议更加贴近群众。2024年,吉县新收行政复议申请30件,同比增长400%。
优化多维度便民服务。在受理环节,实行“容缺受理”机制,对非关键材料缺失的申请先予受理,申请人可通过邮寄、邮箱发送等方式完善材料。在审理环节,开通“绿色通道”,对涉及企业、工伤认定、劳动保障等民生案件优先办理,高效解决涉企争议、劳动争议。
严格审理,强化监督,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严格案件审理程序,确保复议结果公正。为确保每一起行政复议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时间的检验,吉县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局成立了以司法局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政府法律顾问、各执法单位业务骨干为委员的行政复议咨询委员会,对于每起案件,均组织局领导、法律顾问及专业人员集体讨论,讨论过程中,参会人员围绕案件焦点问题,各抒己见,深入分析论证,确保案件处理结果公正合理。
充分发挥调解优势,高效化解行政争议。吉县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局始终以“如我复议”的为民情怀,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采用“案前协调+案中调解+案后跟踪”的方式,将调解、和解工作贯穿行政复议案件审理全过程,做到“应调尽调”。2024年,吉县以调解、和解等形式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7件,调撤率达25.9%。通过调解和解,切实有效化解了行政争议,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强化纠错功能,倒逼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始终坚持“有错必纠”原则,在复议审查中发现行政机关存在事实认定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程序违法等问题的,依法作出撤销、变更或确认违法等纠错决定。建立行政复议与行政执法监督联动机制,将行政复议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纳入行政执法监督重点内容,开展专项督查,确保问题整改到位。通过刚性纠错,有效倒逼行政机关规范执法行为,从源头上减少行政争议的发生。
强化监督,做好反馈,提高行政复议规范度
及时向当事人反馈案件结果。在案件审结后,第一时间以书面形式向当事人送达行政复议决定书,并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告知当事人复议结果。对当事人提出的疑问,耐心进行解释说明,确保当事人对复议决定充分理解。
向行政机关反馈执法问题。建立行政复议案件年度分析报告制度,行政复议局每年向县政府书面报告年度行政复议工作情况,报告围绕案件类型、案件领域、处理结果等维度深入剖析,对撤销、确认违法等直接纠错案件涉及的行政机关直接点名,同时,通过分析总结行政执法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薄弱环节,在进行“摸脉看病”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药治病”,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进一步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行政争议。(周海 刘儒一)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