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乡县丰州司法所以“四点调解法”捂热丧子家庭的心
武乡县丰州司法所以“四点调解法”捂热丧子家庭的心
山西新闻网法治频道讯 “我只有这一个儿子,没听到他成家的喜讯,却先听到他离世的噩耗......”满头银发的老两口捧着儿子的工服几度哭晕在快递网点门口。2023年12月,年仅30岁的快递员刘某在配送途中突然身亡。这个家中独子的逝去,让本不富裕的农村家庭雪上加霜。二老白发人送黑发人,但日子仍得过下去,只好强忍悲痛,处理后事。然而公司却以意外保险为由,拒绝了二老的诉求,拖延近1年时间,事件仍未妥善解决。2024年10月,二老前往武乡县司法局丰州司法所申请人民调解。
接到调解诉求后,丰州司法所工作人员当即联合社区、律所成立专项调解组,以“四点调解法”贯穿始终,力求保护群众合法权益。
倾听诉求“耐心一点”,解心结于萌芽。调解员连续3天陪护家属,倾听其回忆儿子成长点滴,用感情消解对立情绪;同时,联系公益心理咨询师介入,避免家属因悲痛产生极端行为。
调查取证“细心一点”,寻突破于细节。通过查看劳务合同、问询快递站同事等途径,调解员了解到刘某是与某第三方劳务派遣公司签订的劳务合同,该公司咬定“劳务关系”属性,强调已购的100万意外险系“充分保障”,拒绝补充性赔偿。但刘某的父母多次到快递网点哭诉,质疑“人命怎能只用保险估价?”,调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甚至有扩大社会影响的风险。
协商谈判“暖心一点”,化坚冰于温情。调解员将调解地点设在刘某生前常去的快递分拣站。“他做事很用心,时常说挣了钱就把父母接到县城住......”听到刘某同事的讲述,老两口潸然泪下,借助人人共情的氛围,调解员援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指导意见》向公司争取赔偿空间,同时,向他们展示最高人民法院2023年“外卖骑手猝死案”判例,警示企业消极应对的法律风险。
协议落地“连心一点”,续关怀于始终。经过多次协商,兼顾企业承受力与家属尊严,第三方劳务派遣公司同意在保险公司工伤赔偿金1032101元的基础上,再支付人道主义补助+精神抚慰金107899元,共计1140000元。签订协议当日,调解员帮助家属到人民法院进行司法确认,同时协调保险公司尽快完成保险金支付。七个工作日后,两笔赔偿金均已到账。
至此,历经32天4轮调解,“快递员猝死赔偿案”画上了句号。这不是简单的数字博弈,而是对生命的敬畏与责任。基层矛盾调解既要握紧法律戒尺丈量公平,更需捧出赤子之心捂热冰冷条款。当“枫桥经验”遇上新业态,司法的温度正在重新定义“最后一公里”的价值。
基层是社会矛盾产生的“源头”,也是解决问题的“茬口”。基层矛盾纠纷的及时解决,能够直接回应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维护群众利益,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其不仅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更是实现社会和谐、群众幸福和国家稳定的关键路径。“每一起死亡赔偿纠纷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破碎与重生。基层调解员不仅要解法结,更要解心结——因为我们守护的不仅是公平正义的数字,更是老百姓在绝境中继续活下去的希望。”(姚辉辉)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