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司法局“七诊式”工作方法助推惠民工程提质增效
古县司法局“七诊式”工作方法助推惠民工程提质增效
山西新闻网法治频道讯 今年以来,古县司法局紧紧围绕省厅关于免费法律咨询和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惠民工程“提质增效”活动工作部署要求,推行“七诊式”工作方法,以提供“群众满意的”服务为重点,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促进惠民工程工作高质量发展。
日常咨询“常年门诊”。自实施“免费法律咨询和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惠民工程”以来,古县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辖区内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派驻了值班法律服务人员,定期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化解矛盾纠纷、协助申请法律援助等服务。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服务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时间;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的服务时间按照乡镇的人口密度和需求量,实行动态调整,每周原则至少上一次,每次不少于4小时。
涉法难题“专家门诊”。针对复杂涉法难题,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每周不定时安排律师事务所主任提供“专家门诊”服务,目的是能够为辖区内的居民提供更专业、细致和人性化的法律服务。
案件办理“高效急诊”。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对特殊群体受援对象开通“绿色通道”,实行优先接待、优先受理、优先指派的“三优先”服务,对农民工讨薪案件免除经济困难审查、窗口当日受理、审批、指派。全面落实困难证明事项承诺制,落实材料一次性告知制度。
宣传教育“主动出诊”。坚持需求导向,在咨询中普法,在普法中咨询。结合“4.15”国家安全日、牡丹文化旅游节、民法典主题宣传、法律援助法宣传等时间节点,设置流动免费法律咨询点,围绕群众关心的重点热点问题向群众详细解答,并普及法律知识,吸收全县“法律明白人”为各村的惠民工程宣传员,将惠民工程触角延伸至老百姓的家门口,让群众切身体验到惠民工程就在身边。
参与调解“多方会诊”。群众遇到纠纷找律师咨询、基层干部调处纠纷征求律师意见已成为新常态。值班律师在值班过程中积极配合司法员、人民调解员,参与到各类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中,为群众解答法律问题,提供咨询意见,引导村民以合法的方式和正确的途径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优化服务“线上网诊”。着力推进“互联网+法律服务”,搭建“古县公共法律服务掌上平台”小程序,引导群众通过小程序获取24小时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申请,畅通法律服务渠道,做到惠民工程法律服务“全时空”。
服务质量“定期复诊”。一方面是通过系统点名,监督值班律师是否按时到岗,是否存在脱岗,不在岗情况,定时点和随机点相结合,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对点名未回复、回复不合格的情况扣除相应的值班补助,对多次点名未回复、回复不合格的值班律师进行通报批评。另一方面,建立随机督导机制,通过征求意见、电话回访、实地督导等方式征求案件办理机关、服务对象对值班律师、特殊群体案件办理的满意度情况。(周海 张然)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