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企联动护商脉

晋城市南街派出所探索都市商圈治理现代化新路径

山西新闻网>>法治频道>>政法风采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霓虹闪烁的购物中心、川流不息的商业街区、纵横交错的公交网络,共同构筑了都市中心商圈的繁荣图景。在这幅充满活力的画卷中,治安管理的复杂性亦如影随形。晋城市公安局城区分局南街派出所辖区的驿后社区,正以创新实践书写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商业治理答卷。

作为主城区商业核心区,驿后社区承载着全市60%的二手手机黄金交易量,日均人流量逾3万人次,社区警情占该所总警情量的20%以上。传统治理模式面临三大挑战:开放式商圈防控难度大、流动人口管理压力重、新型业态治安隐患多。面对治理困局,南街派出所立足辖区治安特点,提出警务警力前置、三级巡逻防控、完善商业区治安防控体系的解题思路,使商圈历史难题成功破解。

吹响前沿阵地的智能哨兵

“嘀!”随着扫码声轻响,二手手机店主老张将收购信息同步至“晋治安”平台。为做到警情早发现、早防范、早预防,南街派出所践行主防理念,结合辖区治安特点,利用“晋治安”一标三实、流动人口管理等信息系统,上传登记信息、比对预警研判。“依托‘晋治安’大数据平台,系统能自动识别可疑人员轨迹,将预警信息精准推送至手机终端。”所长冯强介绍道。

2025年2月28日,系统突然发出警报:某珠宝店门口出现异常徘徊人员。正在附近巡逻的民警迅速合围,当场从嫌疑人身上搜出作案工具。这种“秒级响应”的背后,是派出所将30%警力前置到商圈核心区,构建“5分钟应急处突圈”的战略布局。

与此同时,该所坚持把警力摆在街面、巡在网格,精准把握巡逻防控着力点。民警深入企业开展人防、物防、技防等安全检查,督促业主完善安全生产和内部安全管理;针对防火、防盗、防诈骗等问题,向企业员工教授常识和应对策略,织密织牢防范网络。

构筑立体防控的铜墙铁壁

“老唐,西侧通道有个醉汉闹事!”对讲机里传来巡逻辅警的呼叫。正在圣亚购物广场巡查的民警唐甲杰立即带领商圈义警巡逻队赶往事发地。这支由商户代表、商场保安、平安志愿者组成的队伍,已成为商圈防控的重要力量。据了解,商圈义警巡逻队在去年为派出所提供有效线索100余条。

为提高商圈巡逻力度,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增强群众安全感,南街派出所创新构建“三级防控网”:一级由12名专职巡逻民警组成“机动快反队”,在主干道开展车巡;二级是30名社区网格员组成的“流动哨岗”,穿梭于背街小巷;三级为200名商场保安组成的“平安前哨”,实施错时巡逻。数据显示,这套体系运行以来,商圈现行案件同比下降25%。

“看到民警们和义警巡逻队在周边巡逻,心里就特别安稳。”奶茶店主张女士说着。

描绘服务发展的温暖底色

南街派出所始终把打造和谐商圈、护航营商环境作为警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服务提质,加强警企合作,汇聚商业圈党群力量,与各企业共同搭建护企连心桥,进一步完善商业区治安防控体系。

“您看这样处理行吗?”在圣亚广场客户服务中心的办公室里,商户代表、律师和民警正在调解一起纠纷。“客服中心每年都会妥善处理许多客户投诉问题,这离不开派出所民警的指导参与、定期会商、沟通协调和应急处置。”负责人小李说到。据了解,自这种“商户自调——物业联调——警司共调”机制的运行以来,该所共化解买卖纠纷109起,做到纠纷不出店、矛盾不上交。

在二手手机行业规范群,商户结成“诚信联盟”。在今年年初的一起盗窃案中,社区民警在群内发布相关信息,一家商户声称收到该手机,案件被快速破获。“现在谁敢收可疑物品,全行业都会拉黑他。”手机店主老陈展示着群公告。该机制运行以来,涉案物品追回率提升了22%。行业规范群的建立,促进了商家依法经营,打击了犯罪,为许多手机失主挽回了损失。

“治安好了,客流量明显增加。”黄金商铺老板周女士指着满座的茶饮说。而南街派出所的民警更在意那些“看不见的变化”:过去每月处理30多起纠纷,现在下降了约60%;商户从“怕警察上门”变为“盼民警指导”。

暮色中的人民广场,巡逻民警的肩灯与霓虹灯光交相辉映。正如商户代表赵女士所言:“在这里做生意,不仅腰包鼓了,心里更踏实了。”南街派出所用实际行动证明,新时代的警务工作既能守护万家灯火,更能点亮发展之光。(陈碧轩)

(责编:程峰玲、郗涛)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