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宁:守正创新 以新“质”动能激活综合治理“一池春水”
乡宁:守正创新 以新“质”动能激活综合治理“一池春水”
山西新闻网法治频道讯 乡宁,一座被千年时光沉潜的宝藏之城,历史悠久,文脉厚重。邂逅山乡宁静,一睹山水之胜,一揽人文之韵,感受古鄂新邑文化基因的生成与绽放,观大美云丘一座山的神秘传奇、人文自然;赏紫砂文创一把壶的匠心独运、传承创新;品戎子干红一瓶酒的舌尖诗意、醇香悠长;感综合治理一平台的数字脉动、科技赋能。
乡宁是一座“有质量”的精品县城,牢牢把握城市“双品质”建设最大逻辑,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在“一网统管”数字化治理应用场景建设上不断创新实践,推动信息技术与治理理念深度融合,着力塑造“能感知、会思考、有温度”的“数字乡宁”新优势。
近年来,乡宁县委、县政府全方位高度重视基层综治工作,锚定新时代“枫桥式综治中心”建设目标,坚持以民为本、人民至上,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网格服务、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通过科技支撑、数据赋能,用心做好数据可视化、工作可量化、成效可评价、群众可参与的基层治理网格化智能服务平台,“硬”基础发力,“软”服务加持,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精准化成效不断攀升。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守正创新,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切入点,探索形成了具有乡宁辨识度、全省影响力的“四个五”基层治理一体化品牌。突出“大综治”思维,构建以综治中心为圆心,各类公共服务力量为半径,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周长的同心圆,全力打造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的“山西蓝本”。
同向发力——夯实“五级体系”,以更科学架构筑基明责
聚焦“思之深”,坚持前瞻思考、科学谋划。乡宁县委政法委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以高位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为抓手,加大“统”的力度、运用“数”的手段、做好“治”的文章,积极探索和实践基层治理数字化的新路径、新模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实现“一网联全县、一屏观全域”,交出一份以信息化手段破解社会治理难题的“乡宁答卷”,走出了乡宁“智治之路”。
科学划分网格,做精治理单元。划分网格是实施网格化管理服务的前提和基础,乡宁科学划分网格以“完整覆盖、便于管理、无缝衔接、服务群众”为目标,依托综治中心成立县乡两级指挥中心,村级以下划分三级网格,根据社区网格不超过500户1500人、农村网格不超过300户1000人的原则划分社区网格108个、行政村网格154个,划分组(小区)网格1221个、微网格2552个,并针对企业、医院、学校、景区等划设专属网格349个,按照“定人、定岗、定责”的原则,层层理清职责,形成上下贯通的五级综合治理责任体系,扩大网格纵深,细化全域管理,政策直达一线,工作直通群众的基础大网格,不断激发基层治理源头活力。
优化组织架构,筑牢治理底座。充分发挥综治中心作用,县级综治中心侧重“网格化+信息化+实战化”建设,成立县级网格办,由政法委书记和组织部长担任网格办主任,由县级指挥中心通过网格部署任务、下达指令、收集问题、跟踪督促、检验成效,解决跨乡镇区域、跨县直部门的基层治理大事要事难事。乡、村两级综治中心侧重优化功能布局,且规范化建设任务全部高标准完成并平稳运行。深化网格服务效能,建立长效机制,县委政法委积极探索将“三官一律”纳入乡镇网格作为强化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次有效尝试,参与调解网格内矛盾纠纷调解、普法宣传等工作,效果颇佳,助力基层治理能力不断跃升,“一站式”接待、“一平台”分解、“一揽子”解决成为现实。
同频共振——堆叠“五网融合”,以更科技手段赋能增效
聚焦“行之实”,坚持问题导向、精细管理。乡宁县委政法委以整体考量驾驭全局,以统筹协调协同推进,融合“党建、地域、人员、事务、信息”五张“细网”,健全完善“科学研判+信息共享+问题化解”机制,打通矛盾纠纷跨层级跨部门“双向流转”渠道,构建防范化解流程“大闭环”,形成“信息感知来自网上、诉求信息跑在网上、分析研判依托网上、工作任务出自网上、组织机构建在网上、责任领导联在网上、督导评价考在网上、问题化解留在网上”的工作格局。
织密“党建”一张网。撑起“一张网”,“绣”好每一针,“织”牢每根线。依托三级综治中心建设“党建+网格化”基层治理平台,在三级网格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党组织,全县共成立网格党支部214个,党小组1057个,现有5149名党员包联网格,积极构架为民服务更宽渠道,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实现“居民吹哨、党员报到”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党建”落地,“治理”生根。治理平台从去年12月份开始试运行后运转平稳,今年1至11月份网格员上报事件,经各级综治中心分流指派市政服务中心、住建局、教育局、交警队、联通、移动、融媒体中心等职能部门办结86件。全县精神病障碍患者、社区矫正对象、刑满释放人员、信访人员等重点人群13390个全部绑定平台,由网格员包联到户,定期回访共计9710人次,实现特殊人员有人管,有人帮,有人稳控。截至目前,县综治中心在安保维稳、防汛抗旱防火、应急救援演练等工作中指挥调度乡村两级中心13次,调度专职网格员3360人次,发布专项任务46条、重点工作16项,10个乡镇和职能单位完成率均为100%,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平台共受理各类事件84939条,处置率99.97%,连续11个月位列全市第一。
用好“地域”一张网。从全局视角出发,按照边界清晰、无缝衔接的原则,除划分普通网格外,针对企业、医院、学校、景区等划设专属网格349个,推动部分业务和属地责任纳入一张网管理,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网格覆盖率达到100%。
做实“人员”一张网。坚持全员入网,常住人口常态管理,流动人口动态调整。全县网格员采集录入实有人口206960人,实有楼房489栋,实有房屋34126间,实有院落46825座,企事业单位2051个。今年,特殊人群绑定13390个,网格员回访共计9710人次,实现特殊人员有人管,有人帮,有人稳控。
优化“事务”一张网。坚持系统思维,打破行业边界,实现跨界融合。将林田路井、矿产资源、河流沟壑、地质灾害等1306个风险隐患点全部纳入网格管理事项,把职能部门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网格,开展“网格+警格” “网格+疫情防控”“网格+法治宣传”“网格+食品安全”等工作。同时,将维稳、矛盾化解、隐患排查、应急处置、民生保障、食药安全、宗教等社会治理43个相关事项经核准纳入网格,推动社会治理所有要素入网、所有事务入网。随后,根据网格员上报事件,各级综治中心分流指派市政服务中心、住建局、教育局、交警队、联通、移动、融媒体中心等职能部门办结处置。
建强“信息”一张网。乘“云”直上,乡宁融合党建、应急、综治、融媒体等现有信息化资源,依托综治中心建设县乡村三级“网格化+党建”基层治理智慧平台,前信息采集、研判决策、考核管理、风险预警和效能评估等13个子平台全部上线,为综治工作常态化管理、研究决策、应急指挥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针对职能部门基础信息录入和共享,实行“线上”平台派单“线下”活动共治与“线下交办、线上答复”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事项交办不过夜、急特事项不遗漏。搭建909路监控视频,建设175个卡口点位和350套卡口监控,全部接入十个乡镇综治中心,并与乡镇派出所共享使用;另外,会议视频系统141路全部建成并接入130个行政村和11个社区,通过公共安全视频资源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深度应用,推进科技手段为基层社会治理赋能增效。
同舟共济——汇聚“五方力量”,以更联动优势激发活力
聚焦“领之先”,坚持创新驱动、示范引领。乡宁县委政法委强化责任担当、使命担当,注重用好党员、干部、代表、“专员”和志愿者五支力量,充分调动各自力量优势、融合优势,形成党员走在前、干部做表率,以上率下、真抓实干的“头雁”效应和“雁阵”格局,推动基层治理从“各自为营”的“独角戏”转变为“群策群力”的“大合唱”。
“红色网格”的党员力量。组织全县党员坚守农村、下沉社区,通过设立先锋岗、划分责任区,要求公职党员“八小时之外”在居住地网格内发挥作用。
“干部网格”的领导力量。实行县直单位包村“五年制、全覆盖、总负责”机制,让干部带着政策、带着任务、带着资源下沉一线,服务群众。
“代表网格”的示范力量。发挥“两代表一委员”、村民代表、乡贤能人等辅助网格员作用,重点通过道德教育感化、法治宣传普及、示范引领带动等方式,促进基层自治法治德治。
“专员网格”的技术力量。将每个网格中的巡河员、护林员、安全员、保洁员、计生员等23类由财政供养的基层末梢专业人员共4818人,全部纳入辅助网格员队伍,建立“专员”村级管理使用、乡镇监管备案等统筹机制,赋予基层网格更多人权、财权、事权。县两办下发相关文件,县委政法委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和乡镇出台管理考核办法,县级综治中心统一培训、线上考核,有效解决了基层力量不足的问题,实现了“多员合一、一员多用”的“1>N”效应。
“志愿网格”的智慧力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群团组织,招募社会志愿者,按需充实到重要网格。充分展示青年志愿者的聪明才智、所学特长,发起助力老年人接轨“智慧生活”志愿行动,多维度探索老年人需求,找准实际供需点,把志愿服务做到老年人的“心坎儿上”。
“五方联动”,云端赋能。截至11月30日,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平台共受理各类事件84939条,分流指派职能部门办结事件86件,处置率99.97%,连续11个月位列临汾市第一,三级综治中心联合“三官一律”成功处置各类矛盾纠纷43起,各职能部门及行业领域排查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劳动关系等12个领域矛盾纠纷共537起,有效化解534起,化解率99.44%,为县域社会和谐稳定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全县网格员点位打卡累计186000余次,日常巡查106000余次,共排查处置风险隐患12500余起,解决住房安全隐患207起,管控露天焚烧500余起;入户走访22000余次,帮助代办服务事项4800人次,法治宣传9800余次,参与矛盾纠纷化解862起,完成46条专项任务并回传信息9100余条,这些跳动的数字,是全县上下“一盘棋”的使命担当,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平安县城创建和基层平安建设提质示范行动的有效开展。
同步推动——抓好“五项措施”,以更有力保障网格制胜
聚焦“质之高”,坚持高标准要求、精益求精。数智赋能是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有力支撑。乡宁县委政法委牢牢把握数智赋能为共同体形成提供的新机遇、新思路,采取行之有力、行之有效的措施,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让基层治理在智治平台中提质增效,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以更有力保障网格制胜,实现综治工作“干有方向、干有章法、干有标准、干有底气”。
定期研判会商。县乡两级指挥中心常态化监控各级网格运转状况,给领导决策提供精准依据。县级网格办定期研判自然灾害、生态环保、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私挖盗采、矛盾纠纷等领域的风险隐患,补充完善清单内容,下发专项任务。
强化教育培训。县级层面针对全县各类网格员、村社网格长每年至少开展两次系统培训。乡镇层面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专题培训。今年以来,县综治中心组织全县网格员、乡镇政法委员、综治专干和职能部门平台操作员共培训学习3次,深入开展心理服务进社区、下基层系列活动12次,显著提高了网格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近年来,7名专职网格员成为社区专职工作者,16名专职网格员通过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获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5名专职网格员获评全省岗位之星。
提高待遇报酬。县财政每年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23类财政供养人员补助发放,投入550余万元,用于专职网格员补助发放,投入200余万元用于微网格员补助发放,并每年为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拨付运行经费126.5万元。社区网格员每人每月补助1800元,农村网格员每人每月补助800元,微网格员按服务一口人补助10元的标准进行发放,以上补助已全部纳入财政预算。
严格督查考评。成立由县级干部带队的督导组,采取四不两直、飞行检查等方式,常态化开展督查指导,将网格化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平安建设年终考核,开展先进网格评比,探索实行网格长星级化、网格内党员赋分制等管理模式,评比结果作为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
筑牢制度保障。出台《乡宁县乡、村(社区)综治中心管理考核办法》和《乡宁县网格员管理考核细则》,分层级建立首问负责、事件受理、分流指派、六步闭环、协调督办、保密、档案管理、网格事项准入及退出、奖惩激励、治安防范、矛盾调解等38项制度机制,为网格科学规范运行筑牢制度保障。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乡宁在基层综合治理工作中的每一步探索,都具有乡宁特色,都是弥足珍贵的实践积累,有谋划全局视野的顶层设计,有实施精准施策的硬核行动,有构建多方联动的协同机制,有激发全员参与的活力热情,真正做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通过创新实施“四个五”,党建的灵魂作用得到极大释放,综治中心的统筹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公共服务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延伸到千家万户,综治工作扎实有效、亮点纷呈,得到省市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值得大力推广学习。
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乡宁网格化智慧服务平台是综合治理实战化运行的“优等生”,科技与治理“双向奔赴”,为大美乡宁插上了数字化智慧的翅膀,立足时代之基,结好一张网,把平台做实;开出一张方,把平台做深;树起一面旗,把平台做亮;亮出一把剑,把平台做专。以突出实战、实用、实效为基础,全力打造“枫桥式综治中心”,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了基层治理由“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转变,实现了形势预判由“单项分析”向“综合研判”转变,实现了治理力量由“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变,新“质”效应日益凸显,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乡宁之治”在新时代绽放出绚丽之花。(周海 杜娜 刘霞霞)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