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企联动“三部曲” 奏响发展铿锵音

——阳泉市荫营镇下烟村“村企共建”推进平安建设综述

山西新闻网>>法治频道>>政法风采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山西新闻网法治频道讯 2023年7月间,阳泉市郊区荫营镇下烟村村口横七竖八挤满了运煤车,村民出行非常不便,纷纷向村里“告状”:

  “大车随便停放、随便掉头,我的轿车啥也看不见,差点撞了,要是出事了咋办?”

  “大车停的地方全是矿泉水瓶瓶和方便面桶桶,四下里都是苍蝇,脏死了!”

  下烟村“两委”接到村民投诉后,立即启用“服务联动”机制,与驻村企业即运煤车目的地公司进行沟通。几天后,村口竖起了禁停标识牌,同时距村口50米远的地方也有了停车标识,车辆杂乱无序问题得以解决。

  “我们也对运煤车司机强化了道路安全和文明行车管理,咱们多协商、多努力,尽量避免村企纠纷。”驻地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前几年,企业和村民曾经因为一些琐事闹得不愉快,既影响形象,又影响心情。自从2022年村企共建联合党委成立以来,企业和村子经常互通有无,关系开始变得融洽和谐。

  下烟村处于荫营镇白泉工业园区的中心地带,村内企业有12家。企业的进入,员工的加入,企业生产方式与村民生活方式的不对等,对原有的村情民情产生了影响。如何梳理村企关系、推进平安建设、实现发展共赢?近年来,该村因地制宜,积极借鉴“枫桥经验”,稳步推进“村企共建”,以创设良好营商环境为宗旨,以促进周边和谐稳定为目标,以实现合作共赢为抓手,在村集体与企业、村民与企业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固的平安桥梁。2022年6月,本着“全面融入、共赢共促”的宗旨,下烟村党总支会同阳泉金隅通达高温材料有限公司、山西河坡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阳泉华润燃气有限公司、阳泉新瑞昌机械有限公司、山西天然气有限公司5家企业,联合组建了荫营镇白泉工业园区村企共建联合党委。联合党委成立以来,以组织建设联融、营商环境联优、招商引资联促、矛盾问题联解、乡村治理联管“五联”为抓手,使基层组织力不断增强,地企关系渐趋融洽、联系更加紧密,形成“党建引领、区域联动、地企共建、合作共赢”的全新局面。

  矛盾不上交,奏响“和谐曲”

  2022年8月,联合党委成立时间不长,一家公司就出了这么一档子事:村民郑大姐在合同期内被公司辞退,与公司发生了不小的争执。

  “俺的用工合同是受法律保护的,现在辞退俺,只给一个月工资,这哪行,不给个说法就去找劳动仲裁呀,再不行就去法院起诉!”郑大姐愤愤不平。

  “公司有规章制度,辞退这位大姐是按照公司规定来的,不是随意行为。补一个月工资就不错了。”涉事公司丝毫不让步。

  “这种情况,剑拔弩张的,不行,咱必须及时解决掉。”下烟村党总支书记梁建武当即召集村民和公司负责人来到“党群微客厅”,面对面商议此事。最终,双方互谅互解,达成了离职协议,即将发酵的纠纷一次性得到解决。

  “‘矛盾不上交’是联合党委党群工作的宗旨。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发展共赢首先得有一个融洽和谐的氛围。”梁建武说,针对以往企业运行过程中与村集体、村民之间发生过的嫌隙,联合党委积极探索化解村企矛盾的新思路、新办法,首先提出“矛盾不上交”的党群工作宗旨,相应的“村事联商”机制应运而生。这一机制的主要内容为:互通有无、坦诚共处。涉及企业与村集体的矛盾事项,通过“村企联席会议”的方式摊开说、明白说;涉及企业与村民个人的矛盾事项,通过“党群微客厅”的方式当面说、诚恳说;涉及法律服务的事项,通过“公共法律服务室”的渠道快速调、根上解。“村事联商”机制实行以来,有效破解了下烟村与驻地企业、临近村发生的用地、用工、施工等出现的各类问题,两年来共协商解决了12起矛盾纠纷,有力维护了社会政治稳定,营造了和谐共进的发展氛围。

  平安不出事,奏响“共建曲”

  “梁书记,我这边要几个能操作机械的年轻人,咱村里有没有现成的?”

  2023年年初,新瑞昌公司的一位副总经理直接给梁建武打电话,询问员工招聘事宜。这样的电话,两年来梁建武已经接到不少。

  “现在咱们和企业的沟通渠道是畅通的,他们有用工需求都会第一时间告诉村里,村里通过广播、微信群进行发布,优先让咱的村民去应聘。”梁建武说,通过这种方式,村里一些原本赋闲的村民实现了就业,对于平安稳定大有裨益。

  企业入驻后,村民、员工交相融合,如何对平安建设产生正面影响?联合党委以“枫桥经验”为依托,以民生保障为根本,建立健全“服务联动”机制,规定村集体和企业共同开展组织活动、文体活动、社会活动等,在服务中缔结民心,在联动中体察民情。两年来,联合党委以“服务联动”对症解决民生难题,优先聘用村里的劳力到企业就业,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社会治理网格化的作用,推进实施“党建+互联网”“大数据+网格化”两项基层治理工程,坚持问题共商、责任共担、难题共解、发展共谋,充分发挥农村、企业两个阵地党员干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着力构建“镇村企民”共治共享新格局。开展“心贴心”活动,每年6月、12月收集村里党员群众的“微心愿”,并组织企业党员认领“微心愿”,制定“微心愿”清单,帮助村民解决了多件急难愁盼问题。同时,各成员单位至少联系一户村里的困难户,每逢春节、儿童节、重阳节等节日,派党员代表入户开展走访慰问,拉近了村企、民企之间的距离,提升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效能。

  服务不缺位,奏响“发展曲”

  企业入驻村庄,带来了“双向共赢”的发展机遇。如何充分抓住这一机遇、使其产生放大效应?联合党委因势利导,推出“利益联结”机制,即聚焦企业生产生活需求,通过阵地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办等形式,建立10项联建任务清单,在土地整合、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方面系统谋划,带动乡村土地、劳动力资源与企业市场、资金、技术优势深度融合,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携手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掌握区域内党员干部群众以及各主体之间利益诉求的基础上,联合党委定期组织相关单位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和发展难题,驻地单位当好乡村发展的“发动机”,村党组织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实现抱团发展、共赢共进。两年来,通过“利益联结”机制,下烟村经多方努力,帮助新入驻的一个项目完成了土地征收手续,帮助一个搁浅中的项目协调解办理了土地手续,为两家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今年以来,村里又积极帮助两家企业的二期项目办理土地手续,持续送上贴心服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和地方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我们要通过不断强化服务,让‘围墙外的效率’提振‘围墙内的信心’。”梁建武说。

  村企共建聚合力,共享共治谱新篇。联合党委架起了村企共建的“连心路”“同心桥”,稳步推动企地事业协调发展,持续加强企地区域联动保护,积小安为大安,融小成为大成,良好的联动效应成为下烟村促进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史彤芳)

(责编:程峰玲、郗涛)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