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层基础 擦亮平安底色

沁县“三个三”抓实基层平安建设

山西新闻网>>法治频道>>政法风采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山西新闻网法治频道讯 今年以来,沁县认真落实省委政法委、市委政法委关于平安县城建设及基层平安建设提质示范行动的部署要求,以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为工作导向,以乡镇和重点村为切入点,以推进基层基础建设、优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推动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为重点,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建设提质示范行动,引领提升全县基层平安建设工作能力和水平,全力营造城乡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

以“三提升”强保障,全面夯实平安建设基层基础

规范阵地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效率。全县统筹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县信访接待中心、多元解纷中心融合建设。县级按照“一体四区”的格局实体运行,即综合办公体、群众接待区、矛盾纠纷调解区、心理咨询区和法律服务区,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乡村两级整合法律诉讼服务站、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信访接待中心、法官工作室等资源成立社会治理中心,实现“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动、突出问题联治、重点人员联管、安全隐患联处、平安建设联创”。

健全机制建设,提升事项办理效能。严格办理网格化信息服务平台分流转办事项,对各乡镇上报的矛盾纠纷、安全隐患、民生事务等,由县综治中心牵头,协调各单位及时办结处理,并做好核查反馈。同时,县公安局推行“警网融合”工作模式,以“1+ 1+N+X”标配组队,112名民辅警下沉网格,按照责任区属地管理原则,全面实行“警格+网格”作战。各村(社区)网格员在乡镇统筹指导下及时对接责任区下沉民辅警,建立沟通联系机制,确保问题收集全、处理快、办结实。

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活力。去年7月起,29名专职网格员每人每月增加补助150元,农村兼职网格员每人每月增加补助100元,既提升了网格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为网格员量化管理提升空间。同时,制定完善《沁县网格员管理考核细则》,激发网格员队伍工作活力。落实网格员队伍培训机制,开展网格业务交流会,邀请行业专家、业务能手从党的建设、基层治理、社会治安等多角度授课,全力打造复合型智慧网格员队伍。3月13日,县综治中心举办沁县2024年网格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重点对元道经纬定位相机使用、信息报送标准和工作规范等进行培训,进一步提升了网格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拓宽了网格员业务知识面,提高了排查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三优化”提效能,着力加强网格化管理服务

优化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提高工作质量。建立一张全科网格、一支网格队伍、一份职责清单、一个实战平台、一项闭环机制、一套考核办法的“六个一”工作体系,实现采集、上报、处置、分流、督办、结案的有效衔接。积极探索实施“1135”工作模式,搭建一个多元化解阵地,用活一套“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实现矛盾调解三级联调、社会治安三级联防、安全隐患三级联勤、民生服务三级联办、视频调度三级联动,构建起责任明确、协调联动、运作高效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格局。

优化网格员日常工作模式,提升服务水平。坚持主动式服务和被动式落实互促互进。主动式服务,即:广泛开展政策发布宣传、惠民信息推广、民生事项办理登记,深入开展“网格+敲门”行动,把问题隐患排查在前、解决在前,实现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助力“枫桥经验”在沁县落地生根;被动式落实,即:依托全科网格覆盖优势,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扎实完成部门繁杂的业务数据摸排和统计工作。

优化网格化智慧管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为进一步推进网格化服务工作发挥实效,优化网格员工作方式方法,确保发挥网格员工作实效,县综治中心不断拓展长治网格APP“调度+分析”工作模式,通过“调度+分析”管理方式,既考核了网格员现场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同时持续动态分析网格员在基层的工作开展过程,为网格员提供创新管理思路和方法,还为网格员队伍履职情况实行全过程监管,提高了网格员量化管理的质量效能,实现“人在网格中走、事在网格中办、绩在网格中体现”。今年以来,县综治中心共完成网格员在线抽查512人,在线508人,在线率99%,调度分析155人。

以“三强化”抓化解,全面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强化平台整合,推动高效衔接。一是聚焦多元化解规范县级平台。着力推动“三中心”一体化建设,构建来访接待、法律服务、多元解纷、心理咨询、质效评价五位一体服务体系,全力打造“最多访一次、服务面对面”的调解新模式,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制止时态升级。二是用好多种资源建设乡镇平台。依托乡镇综治中心,整合司法所、乡镇法庭等资源,通过网格员引导纠纷当事人,遇事找调解,发现矛盾及时化解。三是坚持结果导向发挥专业平台作用。县司法局通过“山西省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智慧调解管理”调解案件61件,调解成功率100%。县法院运用线上一站式多元解纷调解平台与审流网互联互通互动,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当事人可随时随地参与调解。调解平台已入驻了11个镇级基层调解组织,223个村级调解组织,引进680名调解员,今年以来,音视频在线调解案件363件,诉前调解成功343件,诉前调解成功率96.62%。

强化多元共治,推动矛调化解。推动政法、执法、律师和党员队伍等硬核力量下沉网格,全面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县人民法院在乡村两级挂牌成立法律诉讼服务站和法官工作室,明确了乡村两级矛盾纠纷化解负责人。同时,全县深入开展“调解七进”活动,进网格、进物业,重点排查化解婚姻邻里纠纷;进连锁企业、进综超市场,重点排查化解与群众生活密切的生活消费领域纠纷;进法庭、进派出所、进信访大厅,重点协助排查化解矛盾集中领域纠纷,实现矛盾纠纷“控新治旧”。

强化“五调联动”,推进多元解纷。通过政策支持、分类指导,充分整合行业调解、律师、行政复议、公证等法律服务资源,为当事人化解矛盾纠纷。一是“调解+信访”,护航信访服务。在信访局成立了访调对接人民调解委员会,并选派21名有丰富经验的专职人民调解员轮流入驻,参与日常接访和矛盾化解工作。二是“调解+诉讼”,开展诉调对接。选派5名优秀调解员,常驻县法院从事诉调衔接工作,将诉源治理和调解关口前移。三是“调解+行政复议”,解决行政争议。作为县政府的行政复议机构,县司法局法制股完善复议案前、案中、案后调解机制,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调解的方式高效化解复议纠纷,做到节约时间成本、司法成本。四是“调解+公证”,推动诉源治理。沁县公证处在法院调解、取证、送达、保全、执行等环节提供公证法律服务,充分发挥公证制度诉前引导、调解纠纷的作用,有力推动诉源治理。五是“调解+律师”,节省司法资源。在全县218个行政村、6个社区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切实为群众提供及时、精准、普惠的法律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基层稳,社会安。下一步,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深入开展平安县城(城区)建设及基层平安建设提质示范行动,以最严底线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以最实举措建设平安沁县,以最细要求完善治理体系,以最高规范建设乡镇综治中心,切实推动平安县城(城区)建设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乔静)

(责编:程峰玲、郗涛)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