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州县“四心融合”打造平安“新名片”

山西新闻网>>法治频道>>政法风采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山西新闻网法治频道讯 平安是基,心安是魂。平安县城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泽州县委政法委立足优势、突出特色,把“心防”建设作为推进平安县城创建的重要抓手,创新打造“四心融合”治理模式,奋力探索符合基层实际、务实管用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

  构建平安建设“心”体系

  泽州县高度重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把社会心理服务作为平安建设的重要一环,制定印发《泽州县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年度工作任务及时间节点,多次组织召开推进会、调度会分析问题、督促指导,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整体保障社会心理服务各项工作高质高效开展。

  打造心理服务“心”平台

  泽州县在分级分层打造社会心理服务阵地上先行一步,在全社会搭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纵向推进“县—镇—村(社区)”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平台资源优势,在县级综治中心设立了心理服务室,配套具备心理测量、情绪宣泄等功能;16个镇综治中心全部设立了心理咨询室;村(社区)综治站建立心理服务室390个,建成率达90%。横向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健全行业部门心理服务平台,在学校、医院、机关、企业等重点区域、重点单位打造心理服务示范点。全县中小学全部建成心理辅导室,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了心理帮教站,县工业园区“职工之家”设立心理服务室,县医院开设精神科门诊,设立了心理服务热线等等,这些心理服务平台可为有需求的人群提供全面、便捷、有效的心理疏导。

  强化专业队伍“心”力量

  成立泽州县心理咨询师协会,分两批在县公安、检察院、司法、教育、卫生等系统内遴选了共计88名具有二级以上资质证书的心理咨询师投身到当前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中。持续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提升专业素养,不定期组织开展医疗、教育、综治、民政等系统的社会心理知识培训,累计培训5000余人次,县心协定期开展各类心理学专业培训、心理沙龙以及案例分享、主题分享等活动,形成专群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心理服务力量,为心理服务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创新干预疏导“心”模式

  紧紧围绕平安建设工作重点,牢牢抓住重点行业、重点人群、重点区域“三大重点”,充分发挥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和心理服务队伍专业特长的优势作用,推动平安建设工作提质增效。矛盾调解与心理疏导相结合。发挥各级综治中心作用,组织心理辅导专家采取预约、定期坐诊、上门服务等方式,对各类矛盾纠纷有效开展心理疏导服务。尤其是运用理解、共情、疏解等方式,帮助信访人员缓解情绪、理清思路,引导开展理性诉求,有效解决信访问题。截至目前,共开展婚恋、护未、信访等专业性心理疏导服务300余人次,有效防止矛盾激化。预警评估与危机干预相结合。对公安监所被监管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等特殊人群开展心理筛查,建立心理服务档案500余份。尤其在灾害事故发生后,组织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员“一对一”为遇难者家属及幸存者进行心理帮扶和情绪疏导,帮助群众正确面对灾难带来的心理创伤,实现心理危机突发事件“零发生”。宣传教育与公益辅导相结合。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六进”活动,通过心理健康公益宣讲、心理健康团体辅导、发放心理健康宣传资料、进行心理健康测评等形式,向干部群众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截至目前已举办心理健康知识宣讲16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12次,受益群众3万余人。同时邀请心理专家针对不同人群先后开展了“大手牵小手”“关爱女性”“告别焦虑”“疏心惠警”等系列辅导讲座,发放宣传手册3万余份、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共计1万余人次。

  “唯有心安,才有民安。”泽州县将深入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为平安泽州建设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撑,为全面建设美丽富裕现代化新泽州贡献力量。(张艳彬 陈超)

(责编:程峰玲、郗涛)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