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太谷区胡村公安派出所:

赓续“枫桥经验”传承 实现社会治理能力整合提升

山西新闻网>>法治频道>>政法风采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山西新闻网法治频道讯  作为“全国爱民模范先进集体”和山西省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晋中市太谷区胡村公安派出所以创新发展“枫桥经验”为契机,聚焦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化解,针对辖区人员场所密集、社会结构多元、群众诉求复杂多样的实际,始终坚持从大处着眼抓谋划、从小处着力抓关键,以“小”促“大”,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谱写了“枫桥经验”胡村实践新篇章。

  “小网格”托起“大服务”

  胡村派出所辖17个村,所辖人口约4万人,人口基数大。胡村派出所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推动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网格“两网”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将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小组建到辖区里。

  胡村派出所深入落实“一村一辅警”工作的开展,为每个村配备一名民(辅)警。依托胡村镇政府基层治理网格经验,划分56个网格,为每个网格配备一名专(兼)职网格员。成功将辖区人、事、地、物、组织全部纳入网格中进行管理,形成了“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的服务管理体系。

  胡村派出所始终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提升网格服务能力,要求包村民辅警都实现“清、访、报”。“清”是对自身负责网格区域内家庭情况清、人员类别清、区域设施清、隐患矛盾清、服务需求清、群众关注的热点清;“访”即网格内困难居民、重点帮扶对象必须访,独居老人、残疾人家庭必须访,信访、维稳、涉邪、涉毒重点人群必须访;“报”即安全隐患必须报、不稳定因素必须报、治安隐患必须报、计生及流动人员迁入必须报和日常信息必须报,以扎实有效的工作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辖区网格中先后涌现出“胡村镇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心连心志愿服务队”等优秀服务典型,整体呈现出矛盾纠纷、治安案件、安全事故总量逐年下降,群众满意度逐年上升的“三降一升”良好态势。

  “小平台”聚合“大调解”

  胡村派出所有效整合矛盾纠纷排查调解资源力量,突破各部门之间条块束缚,将矛盾纠纷排查、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法律咨询、公共法律服务等多种社会资源、多个部门组织进行整合,形成 “全覆盖、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网络,建成了胡村镇一站式多元解纷服务中心,发挥信访服务、人民调解、仲裁服务、速裁快审、心理疏导“五位一体”多元化解功能,形成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新模式。

  线上线下同步推进,为消除矛盾纠纷萌芽构筑源头防线。胡村派出所积极发挥社区调解员“活地图”优势,充分掌握了解第一手情况和群众诉求,用“情、理、法”引导来访人,将矛盾化解在村(社区)一级。同时,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确保纠纷受理、分流、调解、跟踪等全流程覆盖,探索建立“互联网+诉源治理”调处化解运行模式,不断提升“线上”多元解纷与诉讼服务效能。

  强化部门联动调解,扩展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功效。依托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由司法所及信访办等多部门派员入驻,丰富调解主体。以“街道吹哨 部门报到”为契机,让其他机关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进来,主要对网格员、居民群众反映问题进行整改,做到协调到位、处理及时。

  “小气候”优化“大环境”

  辖区群众矛盾纠纷的堆积与各村村务管理有关。如果营造好辖区的“小气候”,可以从源头上控制矛盾问题发生。为此,胡村派出所联合乡镇政府积极探索推行村党支部、村委会、治保组织、村民“四方共治”模式,社区老党员、退休老教师、老干部及村内有威望的老人积极参与村内事务调解服务管理,支持村“两委”干部工作、全面提升各村治理成效。通过此类模式,胡村镇朝阳村、西吾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胡村镇其他各村纷纷效仿,逐步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安治理体系新格局。

  千川江海阔,风好正扬帆。胡村派出所将持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横向构建起共治同心圆,纵向打造好善治指挥链,推动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绘就平安胡村新画卷。(张晋 杨雨凝)

(责编:程峰玲、郗涛)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