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公安推出2200余项便民利民举措,扎实为群众办实事
我省公安推出2200余项便民利民举措,扎实为群众办实事
11月11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山西公安机关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推出的系列便民举措和取得的最新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山西省公安厅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赵永胜表示,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山西省公安厅党委在省委、省政府和公安部的坚强领导下,聚焦顽瘴痼疾整治和群众反映集中的“急难愁盼”问题,立足公安主责主业,大力加强和改进服务管理工作,深入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不断推动全省公安机关“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今年以来,省公安厅制定了《山西省公安厅党委“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清单》,梳理出涉及治安、刑侦、网安、交警、法制、出入境、行政审批等14个警种部门18项“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清单;各市公安局党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重点项目清单共166项,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一把手”工程统筹推进,做到既立足当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具体问题,又着眼长远,完善推动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
截至目前,全省已推出户政、交管、出入境等方面便民利民举措2200余项,服务群众443万人次。
治安管理方面
全省治安系统聚焦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和治安管理服务中不充分不到位问题,深入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守护校园安全、提升户籍业务服务质效等方面不断推出新举措、取得新成效。
一、以“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为抓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全省公安机关治安部门以“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为抓手,坚持典型引路,以2019年首批命名的2个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为引领,选定100个示范派出所,扎实开展“百所创建、千所提升”工程,网上网下同步开展创建活动,有力构建了“以一域平安保全省平安”的工作格局,进一步筑牢公安基层社会治理的根基。
一是开创联调联动新机制,全力确保矛盾不上交。各地紧紧依靠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深入推动警务机制改革,大力做强社区警务,通过内部重组警务资源,外部统筹综治力量,建立完善矛盾纠纷全面排查、多元化解和全过程干预工作机制,确保把各项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极大增强了群众满意度。
二是织密治安防控一张网,全力确保平安不出事。全省公安派出所全面推进智慧警务建设,推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效提升了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和水平。前三季度,共排查整治各类治安风险3.2万余起,排查整治治安乱点9700余处。针对电信诈骗高发的突出问题,全省公安派出所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全面开展反诈宣传,构建“全警反诈、全社会反诈”新格局。全省共劝阻13万群众免受电信诈骗,挽回经济损失8486万余元,电信诈骗案件大幅下降。
三是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全力确保服务不缺位。全省公安机关治安部门始终坚持民意导向,充分调动居委会、治保会、“四员五老”等群防群治力量,创新多元化群防群治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平安守护,为广大群众提供了高品质的社会治安服务。前三季度,共接受群众求助13.2万余次,为群众办户办证108万余次。
二、以“护校安园”专项行动为推动,守护师生平安
校园安全事关千家万户,守护校园安全是公安机关义不容辞的职责任务。今年是校园安防建设“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山西公安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常态化开展“护校安园”工作,有力确保了我省校园安全。
一是全面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强力推进校园“三防”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校园安防工作整体水平。目前,中小学幼儿园基本实现了封闭化管理、专职保安员配备、护学岗建设、一键式紧急报警和视频监控系统建设“4个100%”达标建设。
二是全力整治涉校风险隐患。今年以来,省公安厅组织开展了全省公安机关校园安全专项整顿工作,全面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截至目前,各地共排查整改校园内部安全隐患4245处;排查化解涉校矛盾纠纷43起;在校园及周边设立警务室5572个,治安岗亭3435个,每日投入巡逻警力6000余人次,确保了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持续安全稳定。
三是严打涉校违法犯罪活动。坚持严打严防,组织开展防范打击涉校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严打校园伤害、欺凌违法犯罪活动,今年以来,破获刑事案件1起,治安案件2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8人。
四是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公安民警担任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以“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为契机,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走进学校开展知识讲座、现场教学、情景模拟体验。今年以来,全省共选派法治辅导员11940名,开展法治宣传教育7318场次,指导开展演练4664场次。
交通管理方面
今年以来,山西省公安交管部门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精心组织实施“高速畅通行动”,不断完善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管理机制,持续推进机动车驾驶证电子化等公安交管改革,进一步规范交警路面执勤执法行为,取得了明显成效,交管服务更加优质,群众办事更加便捷。
一、全力开展“高速畅通行动”
省公安厅交管局牵头会同省纪委监委驻公安厅纪检监察组,联合相关成员单位建立高速公路路况信息研判会商机制,强化应急车道规范管理,加快推动各类隐患治理,配合交通运输部门开展二广高速高蒲至太原限速值交通工程论证,会同交通运输厅、山西交控集团等部门研究制定了“平安文明示范高速公路”相关标准。截至目前,我省高速公路日均拥堵指数1.039(标准评价指数为1.1),较行动前日均拥堵指数1.146下降9.3%;27处易堵点段、44处事故易发点段治理已全部完成;82处需升级改造的中央分隔带护栏、85处需升级改造的中央隔离带开口护栏,已完成改造152处,其余15处改造将于年底前陆续完成;新增安装占用应急车道抓拍设备81套,查处占用应急车道违法行为1485起;通过高德导航及时发布路况及绕行路线信息16986条,有效服务引导群众1031万人次。
二、搭建交通事故重伤员无差别急救绿色通道
全力推进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改革,完善管理机制,优化运作模式,搭建了“预担保、快抢救、后付费”的交通事故重伤员无差别急救绿色通道。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公安厅交管局)牵头印发了《“山西省道路交通事故重伤员无差别急救绿色通道医院”铭牌授予办法》《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四位一体”联动工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交通事故救助基金垫付“慢半拍”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使用效能,有效降低了交通事故伤员致死率、致残率。截至目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和山西白求恩医院等全省151家医疗机构被授予“道路交通事故重伤员无差别急救绿色通道医院”。经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山西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累计救助7727户因道路交通事故临时受困家庭,先期垫付金额2.09亿元,其中垫付抢救费用7212笔、1.91亿元;垫付丧葬费用512笔、1816.71万元。
三、大力推行机动车驾驶证电子化等改革措施
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10月20日起,太原、大同、临汾作为全国第二批推广应用城市,推行驾驶证电子化改革措施,驾驶人可通过全国统一的“交管12123”APP申领电子驾驶证,在办理交管业务、接受执法检查时出示使用,并拓展客货运输、汽车租赁、保险购置等社会应用场景,为驾驶人提供在线“亮证”“亮码”服务,更好便利群众办事出行。截至目前,太原、大同、临汾已审核发放电子驾驶证120余万个,其他8个地市正在抓紧做好系统升级、人员培训、设备保障等相关准备工作,将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分批上线运行。
出入境管理方面
山西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切实解决老年人办理出入境证件时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问题,不断满足疫情期间群众对出入境管理工作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推出六项便民举措,切实解决群众出入境领域“急难愁盼”的问题。
一是老年人在办理出入境证件时可复用原有证件照片。60岁(含)以上老年人申办普通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或往来台湾通行证,可直接复用5年内曾办理过的出入境证件照片或居民身份证照片,无须现场重新拍照或提交照片。
二是老年人办理出入境证件时可采用现金支付方式。为老年人提供证照费缴纳方式多种选择,继续保留使用现金、银行卡等传统收费方式,还可以提供现金支付转换手段缴纳证件费。
三是便利出境留学的内地居民办理证件。疫情期间,赴境外留学人员申请提前换发护照,对有效期届满的要求从半年放宽至两年。
四是便利申请赴港定居的我省居民办理证件。我省居民赴香港定居,其香港亲属因疫情原因不便返回内地陪同提交申请的,可由申请人单独提出申请,其香港亲属可通过在线视频方式接受询问。
五是为急需从香港返回的内地居民提供极速办证服务。到访香港地区的内地居民所持往来港澳通行证过期、遗失或损毁,申办出入境通行证返回内地的,证件审批签发时间缩短至三个工作日。
六是为在台湾地区长期居留的大陆居民办理出入境证件提供便利。在台湾地区工作、学习、生活等长期居留的大陆居民,所持往来台湾通行证有效期不足6个月或者证件过期、遗失、损毁的,可委托大陆亲友向原证件签发机关提交往来台湾通行证(不含签注)换发、补发申请。
下一步,山西公安机关将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常态化,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用心用情用力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晋警宣)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