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变造买卖国家公文证件印章违法犯罪呈现新动向

山西新闻网>>法治频道>>法治要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11月9日,公安部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严厉打击各类伪造、变造、买卖国家公文、证件、印章违法犯罪举措成效情况。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陈士渠介绍,伪造、变造、买卖国家公文、证件、印章违法犯罪,通常还关联敲诈勒索、招摇撞骗等其他犯罪,社会危害严重。近年来,此类犯罪又呈现一些新情况新特点。

  公安部9日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安部供图)

  犯罪链条产业化。从事制假售假的犯罪分子以地域或家族关系为纽带,形成区域性犯罪团伙,实施幕后组织策划等犯罪活动;在印刷技术先进、产业链发达、原材料齐全的地区寻找小微印刷企业合作,形成规模化制假窝点;在各地利诱物色中介机构代理广告和销售业务,形成跨地域的分销网络;委托网络黑产建立假冒的国家机关网站,为用假环节核验公文证件印章提供方便,形成了幕后组织、制假、售假、购假、验假的一条龙犯罪链条。

  制假种类多元化。目前各地公安机关缴获的假章假证假公文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假章涉及教育、财政、人社、民政等30多个国家机关;假证有200多个种类,包括身份证、护照、学生证等身份证件,营业执照、建筑施工、特殊工种、机械操作等行业许可证件,学位证、医师证、教师证、驾驶证等从业资格证件。这些假章假证一旦被人利用,将严重扰乱行业监管秩序,严重影响社会公平公正,并埋下诸多安全生产隐患。

  销售渠道网络化。犯罪团伙利用社交平台等渠道发布广告寻找买家并确定制假需求,按需制假;通过线上交易平台发布假证广告引流,甚至设立网店直接售卖;通过快递公司快递邮寄完成交易。这些新情况新特点,让制假售假用假行为更加隐蔽,不易被发现,给公安机关侦查打击工作带来难度和挑战。

  公安部新闻发言人贾俊强表示,下一步,全国公安机关将继续保持对伪造、变造、买卖国家公文、证件、印章违法犯罪的高压严打态势,出重拳、下重手、斩链条、破案件,全力维护行政管理和社会经济秩序,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同时,不断完善相关服务管理举措,深入推进行业整治,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编:程峰玲、郗涛)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